《重庆市住建委:2025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4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住建委:2025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48页).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2025 年 6 月前言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频发,社会公共安全受到挑战,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24 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建质202359 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积极稳步推进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市住房和城
2、乡建设委员会组织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本指南。本指南共分为 10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通用设计要求、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点、城郊大仓基地、基础配套设施、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行与维护。本指南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指南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给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 31 号,邮编:400015)、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二路 179 号,邮编:400
3、042)。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汪源田玲余波谢镇峰楚隆飞马元玲吉颖飞吴丹翎龚真潘城男袁振华李小军焦红伟刘勇李勇魏奇科杨志伟袁小龙许彦杨翔宇张卫峰王维说翁梓皓唐俊杰贺星张友金陈锐王韦俨刘力李哲一胡洪铭曾程许涛审查专家:段晓丹陈纲薛尚铃邓毅孙曼莉杨皞吴欣李书钺吴蔚兰詹武刚目录1总 则.12术 语.23基本规定.44通用设计要求.64.1 平急转换.64.2 规划选址.74.3 建筑设计.84.4 结构设计.84.5 电气设计.94.6 给排水设计.104.7 暖通设计.124.8 智慧化设计.125旅游居住设施.155.1 一般规定.155
4、.2 功能布局.155.3 设施设备.166医疗应急服务点.206.1 一般规定.206.2 功能布局.206.3 设施设备.227城郊大仓基地.297.1 一般规定.297.2 功能布局.297.3 设施设备.318基础配套设施.348.1 市政交通配套.348.2 通信设施.358.3 垃圾收集.358.4 排水设施.368.5 高速服务区.379施工和竣工验收.3810运行与维护.4010.1 全生命周期管理.4010.2 运行与维护.40主要引用标准名录.4211 1总总 则则1.0.1 本指南旨在全面提高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韧性,筑牢城市和人民
5、安全底线,规范与指导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建设、运维。1.0.2 本指南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平急转换和运行维护等阶段。1.0.3“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需兼具日常服务与应急响应的双重功能。“平时”惠及民生、满足日常运营,“急时”快速响应,转换时安全可靠,“急时”使用后利于恢复。1.0.4 建立“平急两用”物资设施的优先储备机制,制定“预采购”清单与应急预案,确保急时物资材料供应。1.0.5“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在遵循本指南要求的同时,尚应符合其所属类别相对应的国家和地方现行设计和技术标准要求。22 2术术 语语2.0.1“平急两用
6、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平时”满足日常运营要求。“急时”满足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应急转换预案,设施部分或全部功能可迅速转换为隔离、救治、物资配送的场所,设施部分转换时应相对独立、自成一区。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又可以恢复原有使用功能的建筑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包含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点、城郊大仓基地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等四类设施。同时还应包含其他具有“平急两用”功能的基础设施。2.0.2“平急两用平急两用”旅游居住设施旅游居住设施“平时”为游客提供住宿、康养、休闲等服务,“急时”能迅速转换为应急隔离、应急救援场所的设施,包括乡村集中连片民宿、酒店、高速服务区周边旅居集散基地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