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春秋航空2017年中报交流会纪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航空:春秋航空2017年中报交流会纪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春秋航空2017年中报交流会纪要公司经营业绩情况:机队规模:今年以来机队引进比较正常,上半年引进7架(1、2月份各1架,5月份2架,6月份3架),下半年8月引进1架、11-12月3架;上半年ASK同比+30.7%(国内/国际分别+43.6%/10.9%)运力布局:航线结构有所调整,更多投入需求稳定性较高的国内航线,国际航线不减少境外目的地的情况下减少国内出发地数量,停飞了一些脱离国内网络、收益较差的二三线国际航线;大部分国内新增运力投放在沈阳和石家庄,以及新基地新市场,投入二线基地的新增运力占比达到45%左右;日韩泰经营压力还是相对较大,日韩泰航线占国际航线的比例从91%下降到81.9%;客座
2、率下降原因:1)国内新基地和新航线拉低了整体客座率;此外,收益管理政策调整,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在高客座率的成熟航线进行了一些提价,上海、深圳、石家庄、沈阳等成熟基地国内航线客公里收益同比上升幅度均超过10%,客座率降幅有限;2)国际航线方面,韩国航线因萨德影响4-6月份客座率较低,泰国航线客座率有所恢复、略有下降,日本航线上半年回升了近1.5pcts;3)港澳台因为新开了澳门航线,以及台海局势影响,但客公里收益数据仍较好;财务方面:上半年营收提升28%,主要收益机队增长、利用率提高和客公里收益提升;净利润下滑25%,主要由于成本增长较快;2017H1单位成本+9.6%,主要由于航油成本和起降
3、费提升;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由于会计政策调整,将航线补贴计入营业利润,还原成去年同口径的情况下,2017Q2净利润亏损2400万(去年同期是盈利4800多万,差距不大);销售费用增长主要是数字营销和广告支出,主要由于对新航线和新基地的投放,绝对值还是相对较低;单位管理费用同比下降;汇兑方面,上半年汇兑净损失仅600万,全年影响预计还是中性状态;此外,春秋日本的投资损益不再计入公司投资损益。Q&A收入成本方面:Q:市场比较关心今年航空提价情况,上半年公司国内航线客公里收益大幅提升了4.3%,背后的动因是什么?上海市场的客公里收益和客座率表现情况?A:客公里收益的提升是整体营销、收益管理、渠道
4、控制共同发力的结果。公司今年国内新航线开辟较多,一方面对新航线收益定价更为精细,同时对已有航线也进行收益精细管理;实际上公司并不是说进行提价,而是对通过收益精细化管理对流量进行了调整;上海等一线市场价格的提升,实际上除了公司精细化管理政策以外,也是受益这些市场时刻紧张的一个自然的提升。Q:政府补贴是否会逐渐下降,对公司盈利模式的影响?A:二三线机场资源远没有饱和,目前有很多七八百万体量的机场都希望跟公司进行合作,来冲击千万级别,因此从未来十几二十年来看这部分持续性还是有较好的保障的。Q:展望一到两年,公司预计单机利润能够回复到什么水平是相对合理的?A:去年受到多重黑天鹅因素综合影响,单机盈利是
5、比较低的水平。Q:航线补贴好于去年同期,是否因为今年新增二线运力投放?A:是;今年以来出发地航点集中,是向二线较好的市场如石家庄等核心市场集中,这些市场都是有补贴的,航班频次增加带来补贴也会增加。Q:辅助收入统计口径,人均辅收有所下滑的原因?A:会计报表中的其他收入不包括逾重行李和货运,公司定义的辅收口径包含逾重行李;人均辅收的下降,一方面是机上销售进行了调整,未来在一些商务线营造一个更安静的客舱环境,机上选座因为发改委的政策受到一定限制,国际航线收缩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辅收有一些压力,但还是能够保持20%以上的增长。Q:过去几年公司飞机利用率和客座率有些向下走,销售费用也有所增加,跟低成本航空
6、“两高两低”的定义似乎有所背离,公司是否在低成本航空的定位模式上有所变化?A:公司客座率跟国际低成本航空相比还是在很高的水平,但客公里收益水平低于美西南等,所以公司在适应国内市场变化下探索收益精细化管理调整,并没有放弃低成本模式的坚持和行为,尤其是今年在一些国内市场实际上需求是较好的,有空间去做收益管理,因此牺牲了一小部分客座率,但换取了综合收益的提升。Q:成本管控方面情况?未来持续性如何?A:今年油价和起降费对成本扰动较大,但公司在非油成本方面控制情况好于同业,且目前仍有管控空间;上半年公司的收益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座率,未来还将努力提高客座率;以及通过在IT等方面的投入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