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24年度建筑材料行业ESG典型实践案例集(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24年度建筑材料行业ESG典型实践案例集(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国际视野 中国实践 行业特色建筑材料行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会员服务部-绿色低碳建材分会-www.jc-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Federation首届建筑材料行业ESG可持续发展论坛首届建筑材料行业ESG可持续发展论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FederationHostde byOrganizer bySupported by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绿色低碳建材分会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Federation Green&Low
2、Carbon Branch国建联信认证中心GJC Certification Center2025 年,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政策进入落地阶段。欧盟公司可持续报告指令(CSRD)、我国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均正式发布实施,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明确了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的范围要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自 2024 年正式发布建筑材料行业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指南系列标准以来,以系列标准应用为基础,上线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可量化、可追溯的行业披露规范,开发国际化、高透明、科学严谨的绩效评价体系,从源头解决“指标不统一、数据难
3、对标”的行业层面 ESG执行困境。推动全社会对建材企业 ESG 价值的重新认知。继 2024 年 11 月发布 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2025年 4 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正式启动全行业范围的企业 ESG 信息自愿披露工作,利用建材行业 ESG 公共服务平台(www.jc-)问卷系统,基于主动问卷披露+被动数据采集的方式,完成了全行业 131 家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统计,并形成评级结果。为更好地指导企业识别行业关键议题,对标最佳实践,我们梳理形成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主题典型实践案例各 5 项,以及气候变化专题实践案例 5 项,供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考。中国建
4、筑材料联合会 2025.6前言目录前言11、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环境主题案例3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4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先行共建低碳未来6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绿色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8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践行气候变化新使命领航绿色发展新篇章10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逐绿而行低碳发展筑生态家园122、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社会主题案例15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创安全环境成就员工梦想彰显国企担当 16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谐共融,助力民生福祉18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卓越品牌推进国际化合作20华新水泥股
5、份有限公司:伙伴同心创新驱动责任实践22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崇善致远润心同行筑美好未来243、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公司治理主题案例 27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三级治理架构驱动永续与气候行动28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型公司合规管理双认证29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AI+水泥建材大模型29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多元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29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深化廉洁教育创建清廉华新304、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气候变化专题案例 32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33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4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35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6中国中
6、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7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ESG 典型实践环境主题案例建筑材料行业在环境主题下面临五大核心议题:气候变化、污染物与废弃物排放、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管理。建筑原材料企业需要关注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主动应对高碳排放、粉尘与氮氧化物排放、矿产资源依赖及生态破坏风险,同时需应对水资源消耗与工业固废处置压力;建材部品制品企业则需要聚焦产品相关的环境影响以及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从指标披露、战略规划、量化目标及创新举措四个维度,展现出较强的环境风险管控能力与绿色低碳转型韧性,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3建筑材料行业
7、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CO2e/吨产品)单位营收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亿 元 人 民币)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总 量(tCO2e)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千克标煤/吨产品)0.8112200,110182,160,51099.84单位营收能源消耗量(万吨标煤/亿元人民币)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水泥窑协同处置总量(吨)通过水泥行业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 A 级企业数量2.702459.973,892,54924颗粒物排放均值浓度(mg/Nm3)二氧化硫排放均值浓度(mg/Nm3)氮氧化物排放均值浓度(mg/Nm3)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3.3214.58117
8、.10100危险废弃物处置率(%)废水处理达标(%)节能减排投入金额(亿元)通过了水泥行业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引领性企业数量10010026.6623海螺水泥坚定不移地以降低运营对环境的压力和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为准则,结合绿色低碳运营策略,长期致力于提升排放管理、水资源保护、能源结构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工作的环境绩效水平,实现废物减量、超低排放达标及碳排放降低等工作目标,促进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实现更大环境效益,创造更绿色、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1)计划到2025年,较基准年2020年,公司熟料工序碳排放强度下降6%;年能耗(熟料工序)强度(千克标煤/吨熟料)降低 6%;氮氧化
9、物排放总量下降 50%;熟料工序水资源使用强度(吨耗水量/吨熟料)下降 10%。致力于到 2025 年实现所有生产型子公司均通过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到 2030 年,替代燃料使用占比达到 15%。关键环境指标:核心战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量化目标:1)替代燃料技术优化,实现使用规模历史性突破:马德望海螺通过多元化供应渠道建设,创新性地引入腰果壳、碎布等辅助供应渠道,同时,通过优化设备实现生物质燃料燃烧效率与物料通畅性的提升。这些综合措施使马德望海螺的生物质替代率攀升至 60%,达到历史最优水平。2)持续改进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白马山水泥厂
10、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采用化学吸收法,产出高纯度工业级和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并创新性地将其作为植物气肥应用于厂内的智慧农业项目。2024 报告期内,白马山水泥厂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累计生产二氧化碳10,907吨,智慧农业项目共实现605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年产西红柿 105,158 吨,展现了绿色低碳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模式。3)建设零外购电智慧能源示范园区:济宁海螺零外购电智慧能源示范园区以创新负荷平衡控制调度系统为核心,集成余热发电、生物质气化补气发电、光伏与风力发电、生活垃圾发电等绿色技术,大幅提升绿色清洁能源利用率,显著降低化石能源消耗。该园区入选了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七
11、批示范企业园区名单。海螺水泥构建以 绿色低碳运营 为核心的战略体系,通过排放管理、能源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维协同,推动环境效益与经营效益的深度耦合。建立兼具雄心与可行性的中期量化目标。举措彰显创新突破生物质燃料替代率达60%创行业标杆,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实现万吨级碳利用并延伸生态农业价值链,零外购电智慧园区集成四大清洁能源技术入选国家级示范,形成可复制的低碳转型范式。分析师点评:关键举措:45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CO2e/吨产品)单位营收温室气 体 排 放 量(tCO2e/万元人民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千克标煤/吨产
12、品)熟料燃料替代率(TSR)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千克标煤/吨产品)0.80928.943062152494.0221.794.02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二氧化硫排放均值浓度(mg/m3)氮氧化物排放均值浓度(mg/m3)颗粒物排放均值 浓 度(mg/m3)工业固体废物回 收 利 用 率(%)环保技改投入总额(亿元)519.5112.65157.555.761007.07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要求,推行清洁生产,打造绿色工厂;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推出绿色产品,以科技创新带动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绿色运营新模式,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华新力
13、量。计划到 2030 年,单位营业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 2025 年下降 70%以上,公司吨水泥二氧化碳直接排放(范围 1)强度将降至 475 千克,单位立方混凝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强度(范围 1)将降至 124 千克;替代燃料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以上。拟于2020年-2030间投资105亿元用于降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系统改造升级。1)完成全国碳市场最大规模碳资产回购交易:2024 年 4 月,华新水泥完成全国碳市场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碳资产回购交易,交易规模 1 亿元。此次融资资金将关键环境指标:核心战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先行 共建低碳未来量化目标:关键举措:投向降
14、碳技术改造和生产系统升级,进一步深挖减碳技术潜力,提升能源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2)以固体废弃物替代燃料推动水泥行业可再生能源应用:华新水泥将生活垃圾、工业危险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转化为水泥窑的替代燃料,实现了废弃物向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推动企业能源结构的绿色升级。华新地维公司燃料替代率稳定在6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3)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追踪和绿色低碳产品认证:2024 年,华新黄石公司对 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进行了碳足迹追踪,成功实现了在生产和运输环节的碳足迹清零,首批荣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所颁布的建筑材料碳标签证书,陆续通过“中国低碳产品认证”“水泥中有害物质限量认证
15、”。华新赤壁公司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工作,将混凝土工厂定为绿色生产标杆厂站,严格落实低碳生产标准,投入 500 万资金进行环保设备的技改和设备更新,预拌混凝土产品已成功荣获“预拌混凝土绿色建材产品三星认证”证书。华新水泥以“清洁生产+绿色创新”为核心环境战略,构建覆盖生产、能源、产品的绿色价值链闭环。建立兼具前瞻性与执行力的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核心举措成效显著,全国最大规模碳资产回购(1 亿元)赋能技术改造;固废燃料化技术实现60%替代率,年减碳8.52万吨,领跑行业;碳足迹全链条管理及“碳标签”“低碳产品”“有害物质限量”三重认证体系落地,实现水泥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实践突破。分析师点评:67建
16、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总量控制为基础,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关键,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秉持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及全流程管碳的思路,助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加快落实双碳战略的步伐,以绿色创新、技术创新探索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机遇,将绿色基因注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持续规范废弃物处理,节约利用资源,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推进废弃物和水资源再利用,助力全行业循环经济水平提升。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持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开展多样的环保措施,强化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全力推进环保治理工作,共同守护绿色地球。计划到 2025 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较
17、 2022 年下降 5%,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 40%;无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96%;矿山开采剥离土、废石实现零排放;石膏板生产实现 100%综合回收利用;关键环境指标:核心战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绿色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量化目标: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CO2e/吨产品)单位营收温室气 体 排 放 量(tCO2e/百万元人民币)温 室 气 体 范围 3 排 放 量(tCO2e)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单位营收能源消耗量(兆瓦时/百万营收)能源消耗总量(兆瓦时)0.8258565326148916712980399418240320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t
1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t)颗粒物排放总量(t)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 利 用 率(%)循环水利用率(%)环保投入总额(万元)481549681459096.72921964351)关注价值链减排,开展温室气体范围 3 盘查:2024 年,中国建材股份采用财务控制法,使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企业价值链(范围 3)核算与报告标准(GHG Protocol)对集团温室气体范围三进行盘查,本年度完成员工差旅、员工通勤、采购商品和服务、上下游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共六个类别的核算,涵盖中国建材股份财务合并报表所覆盖的所有控股所属公司,以及联营公司中国巨石。2)推进零废工厂建设与循环经济产品认证:中国建材
19、股份新材料板块始终并积极探索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北新建材产品中废渣掺加量达94.42%,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并入选国家级 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所属泰山石膏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以 100%工业副产石膏为原料,生产纸面石膏板的工艺,并开发生物质替代煤技术,将燃烧灰烬应用在生产中调节产品性能。中国建材股份以“全流程减碳”为核心战略,深度融合国际气候治理倡议与国内“双碳”目标,通过低碳技术创新、资源高效利用等措施,系统性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能效提升与资源循环的中期量化目标。覆盖全价值链的温室气体范围 3 盘查走在行业前列;“零废工厂”建设与100
20、%工业副产石膏利用技术,入选国家级“无废企业”案例,实现固废减量-替代-再生闭环。分析师点评:关键举措:89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天山材料厚植绿色发展根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主动识别分析影响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遇,并制定气候风险管理办法与应对措施,努力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平衡之道。通过改进工艺、升级生产设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研发绿色产品与服务以及强化管理等多项举措,积极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计划到 2025 年,平均吨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 815 千克,较 2021 年下降 6.24%;平均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 612 千克,较 2
21、021 年下降 11.10%,熟料综合能耗较 2021 年下降 8.8%;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水泥熟料产能占比超 40%;绿色矿山应建尽建达标率实现 10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 2020 年下降 50%。关键环境指标:核心战略: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践行气候变化新使命 领航绿色发展新篇章量化目标:单位营收温室气 体 排 放 量(tCO2e/百万元人民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每百万营收综合能源消耗量(千 克 标 煤/百万营收)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循 环 用 水 率(%)商混业务污水回用率(%)1685.21146604719221.961930.9692.1810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22、t)氮氧化物排放总量(t)颗粒物排放总量(t)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 利 用 率(%)循环水利用率(%)3429.8540,868.763,307.0699.2699.261)碳捕集技术改造:2024 年初,中联水泥所属青州中联年产 20 万吨全氧燃烧碳捕捉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是全球水泥行业最大的碳捕集示范线。本年度,天山材料与胜利油田签订合作协议,助力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支持胜利油田“十五五”末年注入能力达 300 万吨的目标,促进山东省 CCUS 产业链绿色发展。2)采用“P-N-SCR 超低排放技术”,助力碳中和创新突破:天山材料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天山水泥集团所
23、属浙江水泥开展 P-N-SCR 超低排放技术创新项目。该项目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于一体,通过高度集成管道脱硝、精准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及创新型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三项核心技术,构建了一套高效、协同的在线减污降碳系统。该项目荣获“2024 年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奖”。天山材料通过工艺革新、设备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等举措,推动绿色生产与经济效益深度融合。制定提升能效与碳排控制标杆水平的中期目标。全球最大规模全氧燃烧碳捕集项目(年产20万吨)投产,协同胜利油田实现碳封存产业化展现技术突破力;P-N-SCR 超低排放技术集成三大核心工艺,获省级双碳创新奖项。分析师点评:
24、关键举措:1011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筑生态建材,担当行业绿色发展先行者: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背景下,传统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十字路口,建材行业这一兼具高能耗、高排放特性的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一背景下,华润建材科技积极打造超低排放新引擎,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开拓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致力于成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生机盎然的美丽中国先行者。计划到 2025 年,公司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到 99.28 kgce/t,光伏发电达到150 兆瓦,水资源使用强度(吨耗水量/吨熟料)较 2020 年下降 6%,所有水泥生产线具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25、低于 100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 50 毫克/立方米、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 10 毫克/立方米的能力。1)研发先进碳利用技术:基于自主研发契合水泥行业特点的二氧化碳原位自富集工艺流程再造技术,在封开水泥顺利落地 10 万吨级碳利用研发平台项目,并于2024 年 5 月 18 日完成建设。建成、运行国内首条高固碳免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实关键环境指标:核心战略: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逐绿而行 低碳发展筑生态家园量化目标:关键举措: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CO2e/吨 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吨产品标准煤耗(千克)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氮氧化物排放浓度(mg/m3)0.8
26、25340,347,12997.2522.2178二氧化硫排放浓度(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mg/m3)废物回收利用率(%)循环水用量占比(%)环保总投入(百万元)13.44.7397.9696.34320现混凝土固碳量高于 10wt%。截至 2024 年底,项目碳捕集浓度达到 82%(已接近预期值 85%),碳捕集规模达到 10 万吨/年,碳利用端关键技术攻关已完成固碳加气混凝土(CLC)第二阶段工业试验。2)推广智能高效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HeSNCR)技术:不断推广使用智能高效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HeSNCR)技 术,已 完 成 南宁、长 治、封 开(1#线、2#线、3#线、4#
27、线)、安顺、良田共计 8 个生产条线的氮氧物超低排放技改项目,同步推进惠州、永定 2 条生产线的氮氧化物超低排放 SCR 技改在建项目。3)积极参与水泥行业碳交易市场:华润建材科技积极参与水泥行业碳交易市场,分别于 2013 年和 2016 年开始参与广东和福建试点碳市场,持续开展碳资产管理模式研究。公司在广东省的 12 家基地和福建省的 5 家基地每年按要求完成碳排放报告、核查、配额清缴工作,2024 年已完成 2023 年度的碳配额清缴,配额清缴完成率达到100%;依据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碳交易相关管理职责与流程;建立各级管控的交易人员单笔和累计量价授权,明确交
28、易限值;发布华润建材科技碳排放数据管理指引,确立基础数据的取数规则、核算方法、原始台账关联部门的管理职责等。华润建材科技以“超低排放新引擎”为核心战略,聚焦绿色技术突破与低碳路径创新,驱动行业生态化转型。量化目标精准聚焦能效与排放控制。自主研发碳利用技术建成 10 万吨级平台,落地国内首条高固碳免蒸压混凝土生产线(固碳量10wt%);推广HeSNCR脱硝技术完成8条产线改造;碳交易管理覆盖粤闽17家基地,2023 年配额清缴率 100%,配套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碳排放数据管理指引强化制度保障。通过技术攻坚与市场机制协同,系统性推进建材行业绿色革命。分析师点评:1213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
29、践案例集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ESG 典型实践社会主题案例建筑材料行业在 ESG 社会主题实践中,聚焦职业健康安全和工作条件、劳动关系和职业发展、产品责任、供应链管理、社区影响五大议题,从“员工-供应链-社区”三个方面构建起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责任基线。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经营全链条,彰显了建材企业在推动员工发展、产业链协同及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担当。员工维度:以职业健康安全、安全生产、人才发展、民主管理为核心,同步深化员工激励与多元关怀;供应链维度: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客户服务体系,着眼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社区维度:强化本地就业与本
30、地采购,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与公益实践。15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员工:核心战略: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创安全环境 成就员工梦想 彰显国企担当产品与供应链: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企业数量全年开展安全检查次数(万)安全教育培训人次(万)签订集体协议覆盖率(%)互助保险总金额(万元)20725.57.1100343.1获国家奖励办认可的行业协会奖项年度申请专利数研发投入(亿元)1545832.7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核心价值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服务和保障中心工作为核心,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秉持“以人为本、依法合规”的理念不断推进人才管理体
31、系建设,致力于实现集团企业与内部员工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坚持创新驱动,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携手各方构建可持续生态,助力行业朝着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坚持以“服务社会,造福民众”的理念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不忘初心、回馈社会,持续规划、推进慈善捐赠、社区共建、乡村振兴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金隅国企社会担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金隅集团在工匠人才培树、技能大赛组织等方面表现突出,是首家取得全国范围内自主认定资质的企业,以及首家取得北京市“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发证资质的企业,报告期内,金隅集团共举办 10 期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涉及物业管理师、
32、建筑信息模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等 10 个工种,1,000 余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获得国家技能补贴 100 余万元。在全年获得全国总工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市总工会等上级单位表扬信、感谢信等共 8 封。报告期内,金隅集团成功举办“奋进新征程 劳动创未来”五一表彰大会,积极选树推荐国家、省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计 10 个集体,13 名职工获得省级以上五一劳动奖殊荣。投资物业集团工会等 5 家单位同时获得全总授予基层工会的最高荣誉“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金隅集团在员工、产品与供应链、社区责任领域构建了扎实的实践体系。技能人才建设成果突出,举办 10 期技能等级认定培训,5 家单位获“全国模范
33、职工之家”;产品与供应链创新投入力度显著,研发投入32.7亿元,获行业协会奖15项、专利458项,新增 9 家“专精特新”企业及 7 家高新技术企业;乡村振兴成效量化,在七省区新增产业投资 1.8 亿元(累计 114.2 亿元),吸纳当地就业 254 人(累计 2,087 人),消费帮扶产品采购 1,742.6 万元,公益捐赠 152.1 万元,精准助力教育与集体经济发展。分析师点评:社区:公益捐赠(万元)新增产业投资(亿元)消费帮扶产品(万元)教育领域捐款(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万元)152.11.81742.627.995.2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金隅集团构建具有金隅特色的“1(科研总院)+
34、N(7 个二级集团专业技术中心)+X(33 个企业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综合体。2024 年,集团整体研发投入 32.7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 2.95%,其中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发投入达到 1.1 亿元,同比增加 38.7%。2024 年,金隅集团荣获省级政府科技奖 1 项,获国家奖励办认可的行业协会奖 15 项;获专利授权 458 项,其中发明专利 93 项;获软件著作权 39 项;新增 9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 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 8 个;“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重组,“未来城市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5、成功获批。助力乡村振兴 促进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等方式对北京市支援合作的七个省区投入资源资金。在七省区投资 18 个项目,累计投资114.2亿元,累计吸纳当地就业2,087人。2024年,在七省区新增产业投资1.8亿元,新增吸纳当地就业 254 人。精准对接双创中心等消费帮扶平台,全年累计采买消费帮扶产品 1,742.6 万元。在教育领域共捐款 27.9 万元。金隅集团多措并举助推结对帮扶村的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共计收入 95.2 万元。1617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 员工发展:核心战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谐共融,助力民生福祉员工职
36、业健康安全投入(亿元)安全生产投入(亿元)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员工培训百分比(%)2.148.70100100海螺水泥秉承与员工共奋进,为社会谋福祉的初心与使命,全力聚焦员工发展,以人才为强大力量,以品质为稳固基石,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与卓越服务。积极携手多方共创共荣,不断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与社区繁荣,努力勾勒责任与发展并重的美好蓝图。人才培养与晋升:海螺水泥依托六类九级、五培一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依据员工所处的不同职级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特定阶段,搭建差异化、精准化的员工培训体系与培养方案,形成从人才选拔到人才育留的全方位人才继任规划体系。同时,构建行政序列与专业技术序列并行的双通道
37、人才进阶模式,充分赋予员工自主抉择职业成长路径的权利与空间。人才選拔與引進六類人才引進 國際化人才 管理類人才 技術類人才 青年骨幹 基層操作人才 外部人才人才培訓三層級員工培訓機制 新進員工 基層、中層員工 高級管理層多元化員工培訓項目人才保留與激勵基於績效的浮動薪酬機制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福利體系全方位的員工權益保障體系人才晉升雙通道人才晉升機制 行政通道 專業技術通道人才晉升項目 彩虹計劃 逐浪進階人才培養七類人才培養計劃 絲路計劃 領航者計劃 青幹計劃 海工計劃 海英計劃 海星計劃 海納計劃海螺水泥人才繼任規劃體系海螺水泥以“双通道晋升+全覆盖培训”为核心,职业健康体检与安全培训覆盖率均达
38、100%,通过“六类九级”分层培养体系,实现人才选拔与育留闭环。创新“一集中,六统一”质量管理模式,144 家子公司获 ISO 9001 认证,研发投入 12.57 亿元驱动技术突破。以“共创共荣”为导向,通过教育支持、产业帮扶、基建投入等举措,发放社区慰问金及物资 810.75 万元,诠释“责任与发展并重”的长期价值。分析师点评:卓越品质:共创共荣:获得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数量年度申请专利数有效专利总数研发投入(亿元)144476130512.57质量管理与创新成果:建立了三级质量管理机制并推行了具有海螺水泥特色的一集中,六统一质量管理模式,通过集中管理模式统一要求以保障
39、卓越的产品质量。截至报告期末,海螺水泥累计有 144 家子公司获得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较去年新增 19 家。2024 年,海螺水泥研发经费投入达 12.57 亿元。截止 2024 年年底,已拥有有效专利共计 1,305 件。社区公益:海螺水泥将对运营地周围受影响社区、当地利益相关者及弱势群体进行初步识别,明确其需求。为确保当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海螺水泥建立了畅通的交流渠道力求与当地社区保持紧密沟通。2024 年,海螺水泥共计发放慰问金和物资 810.75 万元。1819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关心员工成长,打造雇主品牌:核心战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卓
40、越品牌推进国际化合作责任营销为本,铸造质量品牌:中国建材股份始终秉持“品质为先、守护人类与地球共同健康”的核心理念,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度融入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持续推动产业链绿色化转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致力于打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与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实施人才引领战略,通过多元化举措引进与培养人才,搭建广阔职业发展平台,让员工充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在全球化运营中,中国建材股份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为当地发展作贡献、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当地居民服务”的三原则为指引,凭借融合的文化、开放的态度与创新的理念,积极融入运营所在地建设,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社会责
41、任作为营销核心,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产品营销、宣传、市场拓展及消费全链条,以切实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打造卓越的市场品牌形象。建立长期激励机制 推广员工持股计划:100%的员工享有与绩效挂钩的可变薪酬,全级次符合中长期激励条件企业 203 家,已实施企业数 187 家,覆盖面 92%,涉及员工数量达 5,217 人。经 ISO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占比安全健康相关投入(亿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人次(万)员工满意度(%)75%以上17.4918097.5经集团环境、社会风险筛选及管控的供应商数量对供应商进行 ESG 培训次数或者与供应商开展 ESG 培训交流会次数年度申
42、请专利数研发投入(亿元)31487969299278.36中国建材股份75%以上企业通过ISO45001认证,年投入安全健康资金17.49亿元,开展培训 180 万人次,通过全员绩效挂钩薪酬及股票激励计划强化人才粘性,实现员工关怀与人才战略深度融合。建立行业领先的供应商 ESG 筛选机制,对 31487 家供应商实施环境社会风险管控,推动价值链责任标准统一。秉持 三原则 全球化运营理念,中材国际境外属地员工占比超 50%(成都建材院达 84%),巨石埃及本土化率高达 98%,实现 用工本地化-技能本土化-管理本土化 的深度融合。分析师点评:用心回馈社会,塑造责任品牌:提升供应商ESG表现:发布
43、 供应商行为准则 与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政策声明,在招采环节提升 ESG 相关绩效指标比重,建立完善供应商 ESG 评估与监督机制。开展供应商能力建设活动,与供应商交流行业趋势与优秀实践内容,协助供应商提升ESG表现。推进产品研发:本年度申请专利 2669 件,授权专利 1891 件,累计有效专利16649 件,研发投入高达 73.36 亿元,荣获世界品牌实验室 2024 年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促进本地就业:落实本土用工原则,促进本地就业,中材国际全次级境外属地员工占比均在 50%以上,其中成都建材院属地化用工高达 84%;巨石埃及是中方在埃及企业中员工本土化比例最高的企业之一,员工本土
44、化比例超 98%,中层本土化率达76%。社会贡献:中建材股份制定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捐赠行为,各所属公司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每年制定捐赠预算,开展帮扶项目 66 个,设立创业见习基地26个,提供在校生实习岗位369个。拥有51个志愿者组织、团体,共计8,327名志愿者,开展了 14,305 小时的志愿者活动,参与、支持有关保护妇女、儿童或残疾人权益的活动 104 次。2021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员工:核心战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伙伴同心 创新驱动 责任实践产品与供应链:华新水泥致力于全方位呵护员工权益,为员工提供良好福利;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助力员工不断成长;
45、心系员工健康与安全,通过全方位举措,让员工在关怀中安心,在成长中提升,在安全中奋进。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持续探索创新保障并提升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客户体验,提供优质服务。秉持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责任行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也在广袤乡村为振兴事业贡献力量。女性员工关怀:华新水泥秉持人文关怀理念,全方位保障女性职工权益。公司定期组织女职工妇检、“两癌”筛查活动;在公司设立爱心母婴室,切实体贴呵护哺乳期女性员工需求。公司还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三八”文体活动,组织评选巾帼标兵、优秀女工干部评先表彰活动,引领激励广大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贡献巾帼力
46、量。华新水泥设立女性职工安康爱心基金,让广大女职工在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事件时,可申请相应额度援助金。2024 年募集女职工安康基金 58,280.00 元,累计救助女职工 15人次。科研产品产业化应用:华新水泥成功研发国内首款 C600 级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强度可达 650MPa 以上。获得 ISO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分子公司数量安全生产投入总金额(亿元)年度培训支出(万元)接受培训的员工比例(%)员工人均安全培训小时(h)873.451147.2610036华新水泥在员工维度,以职业健康安全为核心,87 家分子公司获 ISO45001 认证,年安全生产投入 3
47、.45 亿元,员工培训覆盖率 100%,人均安全培训 36 小时;创新设立女性安康基金(年募集 5.83 万元)及母婴室等设施,全方位保障多元群体权益。产品与供应链维度,研发投入 2.41 亿元驱动技术突破,成功量产国内首款 C650MPa超高性能混凝土,91 家子公司获 ISO9001 认证,三体系认证覆盖率 98%;通过 ESG风险评估严格筛选 4,555 家供应商,构建责任采购闭环。社区维度,本地化用工模式成熟可复制,2024 年公益投入 1,459.19 万元,以产业援藏、教育助学等多元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国家级最佳实践案例。公司通过人文关怀、技术攻坚与社区共生 三位一体
48、 的责任实践,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根基。分析师点评:社区影响:质量体系保障:2024 年度,华新水泥旗下运行中的水泥业务分子公司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的比例为 98%。华新连续九年上榜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亚洲品牌 500 强榜单,位列第 162 名,排名稳步上升。负责任采购:在筛选供应商时,华新水泥全面考察其环境管理与社会责任表现,有效管控供应链的环境及社会风险。根据供应商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公司供应商准入评审涵盖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以及员工权益等关键项目。2024 年,华新水泥对供应商开展环境、社会影响评估,通过环境、社会影响评估的供应商共 4,5
49、55 家。公益实践与乡村振兴:2024 年,华新水泥公益总投入为 1459.19 万元。通过驻村帮扶、爱心助农、教育助学、水泥捐赠、产业援藏等多种形式,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促进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2024 年,华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专业志愿服务最佳实践案例。2223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员工:核心战略: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崇善致远 润心同行筑美好未来华润建材科技着力打造责任品牌,保障劳工权益和幸福感,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深化与伙伴的紧密合作、携手乡村地区共谋发展、助力香港繁荣与稳定、热心参与公益慈善,构建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美好生活的价值关系,让发展成果
50、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加快成长为受人尊重的世界一流建材科技企业。保障员工健康:华润建材科技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持续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2024 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ISO 45001:2018 覆盖率 100%;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建成自动插袋线 52 条、自动装车 39 条;开展主要职业危害治理项目 57 个。2024 年,公司积极创建健康企业,评选健康达人,新增省级健康达人 4 人,田阳产业园通过国家级健康企业评审,雁石水泥和南宁砼五合站获得国家级健康企业建设优秀企业荣誉,富川水泥、贵港水泥等开展“健康驿站”“员工健康润心服务
51、室”项目,切实增强员工健康保障。安全生产投入(亿元)安全应急演练次数次数安全培训覆盖率(%)员工培训覆盖率(%)员工培训投入总额(万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 覆 盖 率(%)3.422070100100908100华润建材科技全面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安全与员工培训覆盖率均达 100%,ISO45001 认证覆盖率 100%;推动产业链协同,与华润电力、华润环保开展直供电、替代燃料合作,惠州水泥实现骨料销售100%电商化,罗定水泥消纳高镁废石45万吨。在香港创立 6 个公益品牌(如“润爱社群”),持续巩固责任品牌价值。分析师点评:产品与供应链:社区影响:引领产业链发展
52、:华润建材科技积极承担起产业链引领者的角色,勇于担当“链长”重任,致力于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协同采购,与华润电力开展 2025 年直供电和副产品打包业务,与华润环保开展替代燃料业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惠州水泥 2024 年实现毛石、骨料销售 100%电商上线,所有客户均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便捷购买。罗定水泥协同下游混凝土企业,实现高镁废石用量累计达到 45 万吨。参与社区建设:华润建材科技积极投身于慈善公益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社会民生。创立“润爱社群”“用爱修缮 筑爱香港”“粤讲粤掂”“润动健身 活力无限”“同心同行”“同根你与我”6 个公益品牌,开展 9 次公益
53、活动,100 余名义工踊跃参与其中,直接受益市民 2,000 余人。2425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ESG 典型实践公司治理主题案例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公司治理主题聚焦治理机制、商业道德、企业文化三个议题。台泥集团等 5 家典型企业通过体系化设计构建治理标杆,形成兼具行业特性与可复制性的治理范式,为建筑材料行业企业完善 ESG 治理体系提供通用参照。治理机制:构建权责明晰的 ESG 驱动体系 战略与组织保障:将 ESG 融入核心战略,设立专职委员会统筹战略制定、目标监督及绩效评估。决策-管理-执行三层治理架构:决策层(董事会)把控 ESG 战略方向,审批
54、关键政策与披露报告;管理层(ESG 委员会)主导事务统筹,定期向董事会汇报;执行层(工作小组/部门)推进具体工作与策略落地。合规与风险管控:建立独立合规体系,定期开展 ESG 风险识别(如气候、供应链、数据安全风险)与内控审计。激励与利益相关方协同:将高管薪酬与 ESG 绩效挂钩,通过问卷、访谈等渠道开展利益相关方磋商,以实质性议题矩阵指导资源配置。商业道德:筑牢诚信合规的经营根基 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反腐败、反贿赂及公平竞争政策,禁止贿赂、内幕交易等行为。举报与保护机制:设立多元化保密举报渠道(热线、邮箱等),严格执行举报人保护制度。培训与文化塑造:定期开展商业道德、合规责任强制培训,强化“人
55、人合规”氛围。内部监控与审计:完善内部审计机制,覆盖全运营环节,协同多部门形成监督网络。企业文化:党建引领与数字化转型赋能 数字化转型驱动创新发展:通过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智能工厂及深化两化融合,实现研发、生产等核心流程的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党建文化强化价值引领:强化思想引领,健全组织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与组织保障。27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三级治理架构驱动永续与气候行动多层次治理结构:台泥集团以董事会确立为监督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最高治理单位,并于 2018 年即成立了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负责核准与监督台泥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事项,并且要求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
56、议,向董事报告可持续业务推动情况。在气候变化之风险管理方面,台泥也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并订有相关风险应对政策。此委员会定期运用科学化风险辨识流程辨识与管理企业面临的各项气候变化与营运风险,在策略、营运、财务等面向辨识出重大的风险情况与制定相关因应策略。前瞻性标准接轨与战略主题聚焦:此外台泥也督导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包含了可持续信息的披露,更主动提前接轨对标 IFRS S2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 2 号气候相关披露及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 1 号气候,辨识出集团水泥与能源事业体之气候相关风险与机会,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与行动。并将其明确载明于年报中,选定三大主题气候行动与净零排放、绿色能源与
57、储能、低碳产品与服务,不仅呼应了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等监管部门对 ESG 的监管,也同时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及建材联合会提出的六零行动。搜集内外部数据,包括营运数据、历史损失纪录、产业趋势及气候模型预测等依据SASB准则与国际框架,识别各产业别永续及气候关键风险运用统计模型与风险评估工具,评估风险对财务与非财务面的实质与潜在影响根据风险影响程度与发生机率排序,并经高阶主管审核及调整针对高风险项目提出夏体因应计划,并将其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中资料搜集 初步辨识 量化分析 排序与审查 策略制定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型公司合规管理双认证参考国际通行的 COSO 风险管理框架,结合自身特点,
58、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合规手册内部控制制度内控体系评价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为各所属公司提供合规管控指导规范。成为建材行业首家通过控股型公司的合规管理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双认证评审的企业。开展内控体系监督评价及审计 113 项,覆盖全级次所有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AI+水泥建材大模型海螺集团携手华为依托华为云盘古预测、视觉及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技术,梳理出覆盖矿山开采到包装发运全流程的 15 类超 200 个应用场景,并基于华为云 Stack 打造人工智能训练中心与“中心训练、边缘推理、云边协同、边用边学、持续优化”的运行体系。目前,该大模型已在质量管控、生产优化等 5 类超 40 个场景落
59、地应用。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多元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天山材料致力于拓宽并优化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路径与方式,运用官网“投资者关系”模块、“天山股份投资者关系”公众号和小程序等自有平台,及时发布公司最新动态。借助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业绩说明会、定期报告、现场调研、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第三方路演平台、网络互动平台、IR 邮箱、投关电话专线等多种渠道,与投资者进行广泛沟通。2024 年全年成功举办 2 场次年度业绩说明会、82 场次特定对象调研活动等,接待调研机构投资者 365 家次、669 人次,互动易平台投资者问题回复率 100%。2829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华新水泥股
60、份有限公司:深化廉洁教育 创建清廉华新华新水泥持续健全举报人制度,建立多样化的信访举报渠道,构建了 OA 内网+企业微信+微信服务号三位一体的全媒体矩阵,探索建立“清廉华新一键式监督举报”平台,打造“网、电、信、访”一体化举报体系,畅通举报流程。制定公司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置管理办法,出台关于对受党纪行政处分人员开展回访关爱教育的管理办法。国内建材头部企业已系统性构建 ESG 治理框架,核心体现为三层突破:其一,治理架构精细化,以台泥为代表形成“董事会战略监督-永续委员会统筹-风管委落地”三级体系,中国建材更通过合规管理“双认证”树立行业标杆;其二,风控机制智能化,如台泥科学化气候风险识别、海螺
61、水泥开发AI大模型覆盖200+生产场景,实现风险管控从人工向智能跃迁;其三,利益协同立体化,天山材料搭建 10 余种投资者沟通渠道并实现 100%响应率,华新水泥以数字化举报平台筑牢廉洁防线。这些实践既契合国际治理框架,又融合党建文化、智能制造等本土特色,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范式基础。为应对 ESG 监管深化趋势,构建长效 ESG 竞争力,企业需着力于延伸治理链条,建立覆盖供应商的 ESG 数据库,延伸合规监控至供应链;强化披露严谨性,对商业道德、内控成效等核心治理指标引入独立审计验证;激活机制协同,将党建文化(如华新廉洁教育)与数字化平台(如天山沟通矩阵)转化为治理效能放大器,实现从“合规达标
62、”到“价值创造”的跃迁。分析师点评:302024 年度建筑材料行业ESG 典型实践气候变化专题案例应对气候变化已变成全球企业的重要挑战,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深化与我国“双碳”目标落地的背景下,建筑材料企业正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低碳转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聚焦建筑材料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实践,对标 IFRS S2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 2 号气候相关披露以及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 1 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为核心框架,结合 2024 年度建筑材料 ESG 评级气候变化专题分析结果,遴选出台泥集团等5 家企业典型案例,探索建材企业环
63、境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共生路径。治理:构建顶层主导的气候治理体系。明确董事会监督职责,将气候绩效纳入管理层考核,形成顶层主导的气候治理体系。战略:锚定低碳转型,制定分阶段减排路线。深度对接国家“双碳”与国际气候倡议,以低碳转型为核心战略,通过制定分阶段减排路线图、开展气候情景分析(如 IEA 情景)及范围 3 碳核算,明确转型方向。风险和机遇管理:建立气候风险闭环管理机制。建立“识别-评估-应对”的气候风险管理流程,结合风险评估矩阵、问卷调研等工具,覆盖实体与转型风险,动态预判气候趋势对业务及财务的影响。指标和目标:关注行业指标,建立长远目标。披露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排放总量、能源消耗强度等
64、核心指标,设定中长期降碳目标。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及战略:目标设定:披露指标:台泥集团以董事会确立为监督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最高治理单位,并于 2018 年即成立了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并且要求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向董事报告可持续业务推动情况。同时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并订有相关风险应对政策。净零排放目标:2021 年碳达峰,2050 净零排放,提前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科学碳目标:计划到 2030 年,每吨胶凝材料碳排放量范围一下降 23.9%,范围二碳排下降 64.4,范围一+二碳排放强度下降 26.8%。范围三目标:以 2023 年为基准,至 2030 年时 C4 上游运输排放总量下降 3%、
65、C9下游运输排放总量下降 3%。能源生产力目标:以 2016 年为基准,至 2040 年时能源生产力增加 50%。台泥于 2019 年启动科学基础减碳目标(Science Based Targets,SBT)计划,评估水泥产业脱碳路径,主动承诺 SBT,依据 IPCC 与国际能源署方法学,以升温低于摄氏两度(WB2D)的情境设定 2025 年减碳目标与路径,同时确认了 2025 年可达成此目标,同时台泥也已于 2024 年底通过 SBT 之 1.5 C 减排路径,更新设定了 2030 年目标,并承诺 2050 达到净零。此外台泥也同步完成范围三排放 15 项之盘查与设定减量目标,聚焦上下游活动
66、链可减碳之热点,并积极与供货商及客户议合携手降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万元营收)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总 量(tCO2e)(范围一+范围二)能源消耗强度(吨标煤/万元营收)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0.0027524,261,8343.63320.593233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及战略:目标设定:披露指标:北新建材建立了由董事会战略与 ESG 委员会主导的气候治理架构,通过“年度审议+ESG 工作小组执行”机制,确保“双碳”目标与业务深度融合。战略层面,公司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 2029 年碳达峰目标,并系统性识别短期、中期、
67、长期气候风险与机遇对运营及财务的影响。净零排放目标:2029 年碳达峰。其他碳减排目标:1)计划到 2025 年,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6%;万元营业收入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 24%;2)计划到 2030 年,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33%,万元营业收入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 38%。于 2023 年制定并发布了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以2029 年碳达峰为目标,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北新建材基于自身“双碳”战略,与业务运营情况,参考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合内外部专家建议与行业发展情况,进一步识别、梳理气候风
68、险和机遇在短期、中期、长期对公司运营和财务表现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万元营收)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总 量(tCO2e)能源消耗强度(吨标煤/万元营收)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0.0001434979000.55142.56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及战略:目标设定:披露指标:华新水泥构建了系统化的气候治理体系,治理层面成立 ESG 管理委员会,通过季度会议监督气候变化目标执行,确保低碳战略与业务深度整合。战略上,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管理,以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指引,制定短、中、长期气候风险应对策略,平衡实体风险(如极端天气导致生产中断)与转型风险(如市场波动)。净
69、零排放目标:华新水泥致力于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完成巴黎协定的目标。其他碳减排目标:计划到 2030 年,公司单位营业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较 2005 年下降 70%+;公司吨水泥二氧化碳直接排放(范围 1)强度将降至 475 千克;单位立方混凝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强度(范围 1)将降至 124 千克;替代燃料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以上;拟 2020 年-2030 间投资 105 亿元用于降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系统改造升级。华新水泥将气候绩效纳入管理层考核,强化责任绑定。建立动态监督问责机制,ESG 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相关项目进度进行监督检讨,确保气候变化管理工
70、作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气候情景分析(国际能源署(IEA)情景),详细评估不同升温情境下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建立“气候风险识别-气候风险评估-气候风险优次排列-气候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流程,从“可能性、影响程度、适应力、恢复力”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各项气候风险优先级,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风险管理中。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tCO2e/吨产品)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总 量(tCO2e)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千克标煤/吨产品)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0.80923062152494.02519.513435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及战略:目标设定:披露指标:中建
71、材股份建立由董事会 ESG 委员会指导的多层治理架构,通过每年两次审议机制监督气候变化目标执行。战略层面,公司对标巴黎协定及“双碳”目标,以“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为路径,依托低碳技术升级与资源高效利用驱动减排。计划到 2025 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较 2022 年下降 5%;实现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 40%;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发挥引导作用,通过绿色出行激励、远程办公策略、绿色出行倡议、交通补贴奖励、可再生包材和原料使用、运输路线优化、减少公路货运、车辆能源转型等方式,持续加强价值链减碳力度。中建材股份建立气候风险动态识别与优先级排序机制,聚焦“源头-过程-
72、末端”全链条减碳路径。开展范围 3 碳核算。运用风险评估问卷与风险机遇库等工具量化风险暴露程度。单 位 产 品 温 室气 体 排 放 强 度(tCO2e/吨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千克标煤/吨产品)能源消耗总量(兆瓦时)温 室 气 体 范 围 3排放量(tCO2e)0.82516712980394.0218240320253261489在上述氣候風險矩陣中,不同顔色方格代表不同級別的氣候風險,不同大小的圓點表示風險的發作速度,半徑越大,風險的發作速度越快。氣候變化相關風險評估矩陣圖1123452345風險對公司運營/聲譽/財務影響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的發生速度H
73、CADEBFIGA:對現有產品和服務更嚴格的政策監督B:溫室氣體排放定價C:更嚴格的排放和披露要求D: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E:市場對產品低碳環保屬性的要求逐漸嚴格F:因商業行為導致聲譽受損G:洪水、颱風等極端天氣H:日益增多的高溫、嚴寒天氣I:利益相關方對企業負面消息日益關切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及战略:中材国际通过董事会下设的 ESG 委员会总体监督气候事宜,由董事长和总裁领导的生态环保领导小组统筹“双碳”工作,并推动下属企业建立跨专业领导小组,形成层级化治理架构。将气候变化深度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规划,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强化碳排放数据统计与产品碳足迹认证,2
74、024 年已完成碳排放核算指南及第三方盘查。中材国际将气候变化深度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规划,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并已完成碳排放核算指南编制及第三方碳盘查。风险管理通过系统化流程闭环运作,构建风险信息库识别影响,评估风险等级并绘制热力图,明确主责部门制定措施后上报审批,确保风险可控。A:更严格的监管合规要求B:行业转型趋势C:新兴低碳技术D:碳市场价格波动E:原材料和能源紧缺F:日益趋严的环保标准G:极端天气事件H:日益增多的高温、严寒天气影响程度1235412345AEGHBCDF在气候风险矩阵中,不同颜色方格代表不同级别气候风险,对不同级别的气候风险采取不同控制方式:针对
75、红色区域确保规避和转移风险且优先安排实施各项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各项风险且专门补充制定各项控制措施针对橙色区域密切监控,但不再增加控制措施针对绿色区域发生的可能性3637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型实践案例集目标设定:披露指标:计划到 2025 年,范围一和范围二碳排放强度下降 2%,万元收入能耗下降 2%;矿山企业新购入工程车辆可再生燃料普及率达 40%;公司所属生产型企业和新投资生产运营项目 100%设有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绿色低碳技术科研投入占产值比例达3.60%。计划到 2030 年,能够为业主提供“零排放采矿和零排放水泥”1解决方案。单位营收温室气体排放强 度(tCO2e/百 万 营收
76、)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总 量(tCO2e)单位营收能源消耗量(兆瓦时/百万营收)能源消耗总量(兆瓦时)17.67815068.1956.392,601,051.96制定了气候风险应对/适应计划的存量企业数量气候变化风险带来的年度财务影响(万元)风险应对措施所带来的年度支出(万元)把握气候变化机遇所需的年度成本(万元)17158843.7815274.601“零排放”指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全球气候信息披露已进入“强制化+精细化”阶段,国内政策加速向国际靠拢,尤其进入 2025 年,水泥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的约束将对进一步强化气候变化议题的双
77、重重要性(财务重要性、影响重要性)。从本年度行业典型案例实践结果来看,中建材股份、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头部企业已建立相对完善的气候治理体系(如董事会 ESG 委员会监督),领先企业已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如华新水泥应用 IEA 情景分析预判实体/转型风险,中建材股份与中材国际通过热力图量化风险等级;行动框架(治理、战略、目标、风险管理)能够契合 IFRS S2 及财政部相关准则。在量化减排目标(碳达峰路线图)及范围三碳核算实践方面,中建材股份、台泥集团公开范围三核算进展(覆盖供应链运输、采购等)。不过相比国际头部企业实践,国内建材企业在碳减排路径披露方面仍显模糊,对于范围 3 排放占比较高的建材部
78、品制品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而 MSCI 将范围三价值链碳排放作为核心评分项。另外,国内建材企业情景分析深度略显不足,MSCI 要求企业应用 2/1.5情景量化转型风险财务影响,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定性风险描述。同时,技术降碳的量化验证不足,国内建材企业的目标科学性与验证较为缺失,而 MSCI 将净零目标是否通过 SBTi 认证作为加分项,在考量减碳目标时,也着重量化技术减排贡献。国内建材企业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表现总体上仍处于“追赶阶段”,未来需将碳数据管理、披露合规与碳市场策略深度融合,以规避风险并提升 ESG 评级竞争力。分析师点评:3839建筑材料行业 ESG 典
79、型实践案例集全球视野 中国实践 行业特色认证服务绿色低碳服务培训服务行业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有害物质限量认证 CCC强制性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绿色低碳 节能减排气候变化 两化融合社会责任 质量提升 绿色制造评价节能诊断服务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评价/水足迹评价节能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诊断评价三型环境标志声明评价(EPD)审核员培训政策法规及标准培训专项管理培训37年认证行业400名认证人员4000家优质客户8500张认证证书认可委A级机构CCC综合质量第1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电话:400-900-7566网址:www.gj-建筑材料行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会员服务部-绿色低碳建材分会-www.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