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柔性配用电技术应用探索与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柔性配用电技术应用探索与实践.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一目录二柔性组网技术实践柔性调压技术实践新能源、新负荷的大规模及单体高功率接入需求,决定了配电网需要整合资源,发挥集群效能,批量接入各类型分布式资源,提升配网承载力水平。某地某地110110kVkV变电站主变容量变电站主变容量1515万万kVAkVA,由该由该站常态供电的配变总容量站常态供电的配变总容量高达高达4646万万k kVAVA,主主、配变容量比出现失衡现象配变容量比出现失衡现象。0%5%10%15%20%25%10kV配变35kV主变110kV主变9.40%24.40%22%1 柔性组网技术实践配变平均负载率配变平均负载率9 9.4040%,远低于远低于3535千千伏伏、110110
2、千伏的主变平均负载率千伏的主变平均负载率。配变资源利用率整体偏低、局部资源冗余严重。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面对充电站面对充电站、光伏光伏、储能等分布式资源增量接入需求储能等分布式资源增量接入需求,配电网还需配电网还需新新的的配套建设配套建设,将造成资源冗余度的进一步加剧将造成资源冗余度的进一步加剧。且兆瓦级光伏且兆瓦级光伏、单枪单枪百千瓦级的百千瓦级的超充电站等分布式新资源超充电站等分布式新资源,带来了带来了存量配变容量难以承载存量配变容量难以承载、增量配变单一容量难以高效匹配增量配变单一容量难以高效匹配的实际问题的实际问题。配电资源面临进一步冗余的挑战新能源、新负荷的大规模及单体高
3、功率接入需求,决定了配电网需要整合资源,发挥集群效能,批量接入各类型分布式资源,提升配网承载力水平。专用配变配套建设专用配变配套建设单桩容量单桩容量800kW800kW1 柔性组网技术实践电源以分布式形式下移至配电侧,决定了配电网功能定位由“一源供多荷”的分配模式,向“多源多荷多路径”的配置模式转变。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明确指出,配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的发展目标目标,是在增强是在增强保供能力保供能力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无源”单向辐射单向
4、辐射网络向网络向“有源有源”双向双向交互系统转变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配置平台转变转变。同时同时,还还强强调鼓励多元主体投资配电网调鼓励多元主体投资配电网,创新投资方式创新投资方式。闭环设计、开环运行 潮流反送成为新常态1 柔性组网技术实践不间断供电是高质量配网的首要任务,决定了配电网在中压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还需提出一种停电零感知供电、分布式资源灵活接入的低压配网发展路径。交流负荷直流母线分布式发电5G基站社区社区 A储能电池交流负荷直流母线社区社区 B数据中心交流负荷直流互联10kV交流母线40
5、0V交流母线10kV交流母线400V交流母线能量路由器智慧建筑直流充电桩交流负荷因此,团队从低压配电网架层面出发,提出利用柔性直流灵活可控优势,建立交直流混合供用电模式,集成存量配变动态可开放容量,打通配网边缘侧能源与负荷的功率自由匹配路径,发挥配变集群效能,提升配网承载能力水平,针对局部重要用户,打造不间断供电的低压配电交直流组网架构。资源密集场景高功率需求场景 1 柔性组网技术实践(1)负载率均衡控制技术方面开启五台换流器,运行负开启五台换流器,运行负载均衡模式后,各台变压载均衡模式后,各台变压器负载率最大差值小于器负载率最大差值小于1%1%通过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国家级检验
6、测试。问题:负荷时、空分布不均。成效:工程实测,负载率偏差小于1%。1 柔性组网技术实践(2)主动投退技术技术方面 离网转供16.8ms 并网转供29.9ms 体感级零感知投切1 柔性组网技术实践(3)安全边界技术技术方面问题:冲击性负荷,会导致保护动作。成效:提出循环分摊算法,部署安全边界。变流器/变压器容量比小于1 根据冲击负荷爬坡特性设定安全边界 变流器的功率调节时间由EMS控制周期决定,冲击性负荷突然介入,导致变压器过流。爬坡速率爬坡速率大负荷随机投退系统稳定运行交流侧随机交流侧随机大负荷投退大负荷投退过程,系统过程,系统保持安全稳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定运行。该配变接有该配变接有冬季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