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力市场环境的配电系统源网荷储协同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电力市场环境的配电系统源网荷储协同规划.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面向电力市场环境的配电系统源网荷储协同规划2025年6月11日黄淳驿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工作经历2021至今,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助理研究员20152021,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学博士,电气工程专业20192020,南卫理公会大学Lyle工学院,联合培养,电气工程专业20112015,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工学学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术兼职SCI期刊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一区)副编辑EI核心期刊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青年编委 核心期刊电测与仪表、中国电力、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青年编委e-Prime 青年编委 研
2、究方向个人介绍配电系统规划与优化运行,电力市场目 录研究背景与主要架构1234市场环境下配电系统规划要素分析市场环境下配电系统潮流平衡模式考虑主体交易的源网荷储规划决策5结论与展望研究背景主要架构1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正朝着清洁化、智能化、市场化方向加速推进政策与技术创新电网智能化升级储能与灵活性资源电力市场化改革清洁能源主导顶层设计强化: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政策,明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关键技术突破:在柔性直流输电、虚拟电厂等领域取得进展,支撑系统转型。储能技术多元化:锂电、抽水蓄能、氢储能等项目快速落地,2023年电化学储能装机同比增长超150%。需求侧响应:通过电价机制引导用户
3、参与调峰,增强电网调节能力。特高压输电技术:已建成多条特高压线路,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解决能源分布不均问题。智能电网建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电网调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截至2023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占全国总装机的比重超过30%。分布式能源加速布局:屋顶光伏、农村生物质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1.1 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历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逐步建立跨省区电力交易机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绿电交易试点:推动绿电证书交易,鼓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研究背景主要架构11.2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历程 厂网分
4、离改革: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拆分国家电力公司,实现发电与电网分离。区域电力市场试点:东北、华东等区域开展竞价上网试点,但因机制不完善暂停。9号文发布: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推动市场化交易。电力交易机构成立:北京、广州等国家级及30余个省级交易中心相继成立。市场化交易规模扩大:2020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40%,煤电联动机制逐步取消。现货市场推进:山西、广东等8个试点省份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绿电交易机制:2021年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消纳。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规模扩
5、大,2023年交易金额超500亿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2022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多层次市场协同路径。起步阶段(2002-2014)深化改革阶段(2015-2020)成熟完善阶段(2015-2020)1.3 面向电力市场环境的配电系统源网荷储协同规划面临众多难题动态潮流平衡解析不足+多主体协同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下配电系统源网荷储协同规划难以实施多主体协调规划框架缺失性规划影响要素多样性潮流平衡机理复杂性多源不确定性耦合分布式电源市场电价典型场景提取局限性高维异构数据融合困难气象数据(风光出力)市场历史数据(电价波动)用户行为数据(需求响应)极端场景覆盖不足
6、场景动态难以刻画极端天气电价尖峰利益诉求冲出与博弈均衡发电商电网企业用户侧信息不对称与决策分散性跨时间尺度协调困难各主体信息壁垒分布式决策高密度布局分布式电源网架安全性降低用电成本研究背景主要架构1用电需求双向潮流与网络约束冲突无源配电网有源配电网市场-物理耦合下的平衡机制电源、储能网络扩容建设周期长中期规划电力市场规则调整政策导向变化用户用能习惯迁移多源耦合与动态关联电力市场规则市场电价市场规则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政策可再生能源出力用户需求响应政策激励主体投资的设备资产如何规划?市场环境如何影响规划决策?网架拓扑如何适应交易需求?市场环境下多要素交织,需梳理耦合关系与敏感度,明确边界条件,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