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防灾抗灾能力提升关键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网工程防灾抗灾能力提升关键技术.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配电网工程防灾抗灾能力提升关键技术国 网 经 济 技 术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配 网 规 划 中 心 王 婷 婷2 0 2 5 年 6 月目 录CONTENTS一气象特征及趋势分析二面临问题与挑战三能力提升技术措施四总结与展望一气象特征及趋势分析3气象特征及趋势分析近年来,灾害天气异常性、极端性、频发性日趋明显,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2024年7月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极海冰减少等气候异常事件持续加剧,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强降水、强台风、大范围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总
2、体气象背景4气象特征及趋势分析一是雨雪冰冻多发、频发,近十年公司区域共发生20余轮次雨雪冰冻灾害过程,2023年冬至2024年春遭遇五轮大范围严重覆冰舞动,对电网造成严重冲击。二是暴雨强度大、突发性强,近十年我国发生暴雨天气过程500余次,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降水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全市三分之一用户用电受影响。三是台风北上增多、超强台风数量增加,近十年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共9次,远超以往十年(2004-2013年共2次),2023年“杜苏芮”北上,给华北等地区电网造成巨大影响。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登陆省(海南)全省三分之一用户停电。气象灾害
3、特点5气象特征及趋势分析一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断增强,导致冬季零度线北移、覆冰带北扩,局部冻雨高强度化,重覆冰区域从高海拔山区扩大到中低海拔地区,多地特高压等重要输电线路严重受损。二是雨带北抬北扩趋势明显,因汛受灾电力设施范围集中、区域扩大、灾损严重。三是台风强度呈增强趋势,伴生极端暴雨、强风等对电网可靠供电提出更大挑战。气象趋势分析二面临问题与挑战7面临问题与挑战配电网设防国家、行业标准缺失。蓄滞洪区无配电网设计防洪标准,配电站房基础顶面距户外地坪面高度不足,水泥杆埋深与正常区域无差异,周边树竹倒伏、漂浮物搭挂等影响线路,易出现倾倒。如“杜苏芮”等影响期间,公司经营区的蓄滞洪区停运七百多条
4、10千伏线路,其中倒断杆2万余基。山区配电网建设对山洪、泥石流冲刷和撞击影响考虑不足,部分杆塔采用拉线杆塔或未对基础加固,造成配电设施损坏。8面临问题与挑战配电网设防标准偏低。现行国行标标准规定配电站房的选址受条件限制时可设置在地下一层,导致城市内涝区域地下配电站房受淹停运。如河北涿州受“杜苏芮”影响,16座地下配电站房因积水倒灌导致居民小区停电。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505座地下配电站房停运。台风影响区域早期架空配电线路最大设计风速按10年一遇取值,2021年后提升至30年一遇,台风“杜苏芮”登陆福建泉州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50米/秒,远超30年一遇的风速(40米/秒),防风设计
5、标准偏低。9面临问题与挑战配电网设防措施不到位。部分城市内涝区域配电站房电缆沟封堵、挡水墙及集水坑设置等阻水、排水措施未落实到位,特别是早期建设的配电站房,极端灾害应对能力不足。如福建福州受“海葵”影响,仓山10千伏永南佳园配电站房门口防水挡板不足20厘米,洪水倒灌进入站房,配电设备全部被淹。水泥防水挡板不足20cm站房内水痕现场情况积水通过电缆桥架进入室内10面临问题与挑战配电网网架结构转供互带能力不足。部分地区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10千伏线路分段少、联络率低,区域内负荷转供能力不足,非故障区段无法实现快速复电。如台风“杜苏芮”期间,河北保定35千伏三坡站由单电源供电,洪灾导致全站6条10千
6、伏线路停电,且10千伏线路均为单辐射线路,无法转供负荷,临时采用线路搭接方式进行恢复供电。三能力提升技术措施12能力提升技术措施为加强配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分析研究了灾害分布及近年来发展趋势,总结提炼了灾害应急抢险经验教训,在依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灾害特点,编制电网防汛抗灾典型案例,发布了适用于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电网设备防汛防台反事故措施(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设备2024135 号)、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及以下配电网防灾抗灾分册等文件,赴黑龙江、吉林开展“115”雨雪冰冻灾害原因分析,提出东北“三省一区”配网改造提升技术原则,通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