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博智能:2025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指标研究分析报告(4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博智能:2025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指标研究分析报告(48页).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指标研究分析报告1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指标研究分析报告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指标研究分析报告1目 录一、一、前言前言.1 1二、设计说明二、设计说明.3 3(一)目标与意义.4(二)设计过程.5(三)方法与原则.51.长期性原则.62.系统性原则.63.灵活性原则.64.科学性原则.65.动态性原则.76.激励性原则.77.实操性原则.7三、指标体系三、指标体系.7 7(一)报刊特征.8(二)个人用户影响力.8(三)媒体机构影响力.9(四)公共事件影响力.9四、指标释义四、指标释义.9 9(一)报刊特征.11(二)个人用户影响力.12(三)媒体机构影响力.13(四)公共
2、事件影响力.14五、五、计算方式计算方式.1515(一)指标权重.15(二)指标模型执行方案.171.数据采集规则.172.指标模型执行方案.17(三)计算公式.19(四)计算示例.201.中央级党报党刊.202.省部级党报党刊.253.地方级党报党刊.304.市场化报刊.34六、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排名六、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排名.4343(一)分类报刊排名.43(二)综合排名.44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指标研究分析报告1一、一、前言前言20 世纪 80、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报纸、杂志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迎来了风光无限的大发展时期。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全民大阅读”的本色依旧未
3、变,纸媒却已然开始断崖式下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纸媒的发行量更是一落千丈。这一衰落迹象从 2005 年初就已经出现,伴随着 2008 年休刊潮的开启,近两年里这种现状愈演愈烈。2015 至 2017 年间,平均每年都有 8 家到 10 家报刊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近半年来,国内外已有数十家纸媒休刊、停刊或减版,下半年可能会出现更多纸媒关停并转型的消息出现,即便是一些大报如东方早报京华时报、新报、晨报周刊、今日早报、上海壹周、外滩画报、都市周报、九江晨报、壹读、时尚新娘、芭莎艺术等也未能从停刊、休刊潮中幸免,在整个纸媒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报纸、杂志宣停的消息从未间断,纸媒的休刊浪潮仍在继续,传统
4、报刊的黄金时代似乎早已化作泡沫。由于以往新媒体尚未登场崭露头角,纸媒掌握着独家信息,所以其订阅量平稳,受众阅读纸质化各种有利的条件使得纸媒可以“高枕无忧”,当今纸媒被迫面临的却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化规律。“纸媒困境”正成为传媒业前所未有的时代“话题”时,不得不承认,网络新媒体已如新生牛犊一样显露不凡的冲击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将纸媒“信息发布滞后”“信息反馈滞后”等弱点展露无遗,社交媒体中唱衰纸媒的说法也随之愈演愈烈。但报纸休刊、停刊并不是彻底消失,而是转型,集中力量向新媒报刊数字影响力行业统计指标研究分析报告2体转型,纸媒也依然能在新媒体平台展示出自己的深厚功底。互联网时代,新媒
5、体确实是纸媒的破局之道,可是纸媒要运营好新媒体并非易事,转型还需任重道远。面对如此境况,党报等传统媒体纷纷选择了借势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之利,积极为自身建设考量,发展着各类新媒体数字平台。无论是从搭建官方网站到开发新闻客户端,还是从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再到建立新媒体中心,报刊行业仍有一众纸媒力排众议、乘风破浪,通过融媒体的形式来发展自身。近些年,随着媒体影响力大幅度向移动新媒体及新兴平台上迁移,报刊媒体旧的以纸质发行量为核心依据的影响力统计指标显然落后。为了通过纸媒行业在传播中的数据表现以合理评估报刊在转型中的优势与弊端,互联网中以各种维度出发考察报刊影响力的榜单也层出不穷。当前,涉及到报刊影
6、响力的类似研究或榜单有“中国百强报刊”、“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报刊排行榜”、“CCNC 中国报刊品牌影响力”、“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中国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期刊网络传播 TOP100排行榜”、“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以及“期刊数字影响力TOP100”等等。从上述榜单和评选活动的具体类目中可以发现,其中,有的榜单并未聚焦于“报刊”(如“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排行榜”),有的榜单或没有聚焦于数字影响力(如“中国百强报刊”、“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报刊排行榜”、“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又或者是榜单宣发者为单一企业行为,因而导致缺乏数据的全面性及权威性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