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CV&GSMA:2025年5G车载应用展望白皮书(精简版)(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ICV&GSMA:2025年5G车载应用展望白皮书(精简版)(14页).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编写成员编写成员拜嘉玲、鲍海宝、鲍永、陈桂华、陈君、陈玉莹、褚景尧、戴旭、董宇、高洪、侯大卫、胡德超、纪蕴家、李昆、李弈、李煜、廖壹、刘斌、路宏、马凌峰、乔新昱、汪建球、王飞、王国栋、王绍峰、王宇、温桂、吴杭哲、夏宁、向铮铮、肖忠伟、辛亮、续宇洁、杨凡、杨志成、尹菲、应策、周光涛、周勇明(注:按人名首字母排序)编写单位编写单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
2、有限公司、高新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有限公司、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目录目录一、一、5G 车联网产业发展稳步增长车联网产业发展稳步增长.3二、二、5G 赋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转型赋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转型.5三、三、5G 车载应用功能研究车载应用功能研究.63.1 5G 赋能智能座舱类应用场景分析.63.2 5G 赋能车云交互类应用场景分析.73.3 5G 赋能智能驾驶类应用场景分析.9四、四、5G 车载应用发展路线研判车载应用发展路线研判.113一、一、5G 车联网产业发展稳步增长车联网产业发展稳步增长(1)中国车联网市场快速发展,)中国车
3、联网市场快速发展,5G 装配率稳步提升装配率稳步提升回顾中国汽车网联化发展历程,2008 至 2023 年为车联网的普及期,技术路径从 3G 逐步升级至 4G/5G。2024 年后,得益于消费者对车载信息娱乐需求的增加、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车联网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车联网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期。随着 5G 网络覆盖范围的拓展和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 5G 技术满足高可靠性需求,同时适配即将形成 5G 基础网的发展趋势。如图 1-1 所示,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 年国内乘用车网联渗透率超过 80%,其中,5G 网联渗透率达到 15.6%,预计到 2030 年中国
4、乘用车 5G 网联渗透率将达 95%(数据为上险量)。图图 1-1 5G 车载渗透率预测车载渗透率预测备注: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456722025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将于 2027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故此处判断车企会因此在 2027 年开始全面实施车辆网联化。4(2)5G 手机普及推动技术成熟,“手机普及推动技术成熟,“5G 上车上车”成为主流选择成为主流选择5G 手机的广泛应用加速了 5G 技术的演进和成熟,推动了 5G 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为车载 5G 通信提供了先决条件。自 2020 年 12月,包括广汽埃安 V、飞凡 MARVEL-R、北汽 ARCFOX-T、比亚迪汉等在
5、内的全球首批搭载 5G 网络功能的量产车正式下线以来,搭载 5G 技术已是车企树立品牌形象的主流选择。尤其是以极氪、小米、腾势、岚图、智己、理想、蔚来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已基本实现5G 技术的标配。就价位分布而言,2024 年前,5G 车型售价主要在 20 万以上,尤其是 20-30 万价格区间,在 2024 年达到 5G 车型总销量的近一半水平。进入到 2025 年以来,“5G 上车”进程进一步加快,开始向普通家用车渗透,如比亚迪宣称 7 万元级别车型即可标配 5G。此外,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在内的外资车企也加速在 2025 年新上市的国产车型中部署 5G 网联功能。(3)5G 车载应用蓬
6、勃发展,助力车联网市场持续增长车载应用蓬勃发展,助力车联网市场持续增长从车端装配率角度看,4G 技术是车联网在国内迅速发展的基础,5G 技术则以其高速度和低延迟成为车联网发展的关键,而 C-V2X 技术为实现车辆之间的直接通信提供了可能,三者共同推动了车联网市场的持续发展。当前阶段,5G 技术已经深度赋能到车载应用的各个层面。就智能座舱而言,实时音视频、车载游戏、多模态 AI 助手等都依赖于 5G技术带来的丰富流量。就智能驾驶而言,5G 技术与 C-V2X 直连通信5技术共同实现包括紧急制动预警、异常车辆预警、信号灯提前下发(倒计时)、超视距路口倒计时提示、绿波车速引导、绿灯起步提醒、超视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