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科移动:2025AI与6G网络融合报告(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科移动:2025AI与6G网络融合报告(34页).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AI与6G网络融合INTEGRATION OF AI AND 6G NETWORK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内 生 开 放 孪 生本白皮书围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与6G网络的深度融合,系统阐述了 6G 内生智能架构的核心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及发展路径,旨在构建具备内生智能、开放生态与智能孪生特性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6G 智能网络以“内生、开放、孪生”为核心能力特征,构建了涵盖终端、无线接入网(RAN)、边缘智脑、核心网和智脑中心的五层智能架构,以及内生 AI 能力和多层次 AI 智算开放体系。通过定义能力
2、调用、AI 数据交互等AI 接口,实现跨层协同、端到端高效协作与 AI 服务能力的开放。在多层智能体系中,引入智能孪生,引领 6G 网络向智能自主化方向持续演进。在 AI 与 6G 网络融合的技术方案中,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和 AI技术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小模型驱动边缘智能、大模型赋能全局智简,以及智能孪生实现虚实协同的具体技术路径。AI 小模型凭借在特定场景下的高精度与高效能,在各类功能级用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网络大模型/智能体(Agent)则更适用于处理跨模态数据、复杂决策与资源编排等全局问题。面向智能自主的 6G 网络,依托 AI 驱动的智能孪生技术,实现 6G 网络的智治闭环。本白
3、皮书为 6G 内生智能架构提供了系统性技术框架。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科移动”)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速 AI 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 6G 网络内生智能的实现。摘 要 本白皮书版权专属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科移动”)所有,并受法律保护。如需基于非商业目的引用、转载、传播或以其他方式合理使用本白皮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应完整注明来源。违反前述声明者,中信科移动将追究其法律和商业道德之责任。AI与6G网络融合内生开放孪生CONTENTS引言AI与6G网络融合变革1.1 AI与6G网络融合的需求与变革1.2 AI与6G网络融合标准研究
4、现状AI与6G网络融合的发展路径2.1 AI与6G网络融合趋势洞察2.2 AI与6G网络融合技术分析2.3 AI与6G网络融合发展路径内生开放孪生的6G智能网络3.1 6G智能网络架构设计原则3.2 6G智能网络架构3.3 6G智能网络协议AI与6G网络融合技术方案4.1 小模型驱动6G智能4.2 大模型赋能6G智简4.3 智能孪生使能6G智治未来展望缩略语参考文献01030405060708091112131920212224272829目 录01020304AI与6G网络融合白皮书01引 言通信技术的每一次跃迁都在不断拓展连接的内涵。从 5G 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到 6G 描绘的“万物
5、智联”蓝图,本次跨越十年的技术变革不仅将实现跨越单一领域的创新,更将成为推动产业变革、赋能社会智能化的重要引擎。随着全息通信、群体智能、元宇宙等新型场景的爆发式增长,传统基于规则驱动的网络正面临根本性挑战:依赖人工经验的参数配置难以适应时变信道;固定功能的协议栈无法灵活满足多元化业务需求;烟囱式网络架构也使 AI 能力难以高效融入。要破解这些难题,AI 与 6G 的深度融合已不再是技术选项,而是构建下一代智能通信基础设施的必由之路。通过将 AI 内生于网络架构,使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具备感知、决策与执行的智能闭环能力,最终实现“网络即 AI 基础设施”的目标。为破解通信网络当前面临的“管道化”和“
6、边缘化”困境,本白皮书提出了“内生-开放-孪生”的 6G 智能架构:通过网络功能与 AI 能力的原生耦合,实现 AI 能力与网络功能的深度集成。网络内生支持 AI 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统一的架构对数据、算力、模型等资源要素实现协同调度;同时,前向兼容 AI 与网络融合的新技术,全面推动 6G 网络内生智能的实现。端、边、网、云协同的分层智算体系实现算力、数据和模型服务的开放,利用统一接口赋能千行百业。无线基站提供实时智算能力,边缘智脑支持区域化大模型部署,智脑中心打造全局智算引擎,形成“无线云”AI服务体系,有效降低各行业智能化的门槛。升级数字孪生为智能孪生,融合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构建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