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郑玉敏-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反思智能体设计与实证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郑玉敏-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反思智能体设计与实证研究.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汇报人:郑玉敏 目 录01教学应用: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02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反思智能体设计与实证研究01教学应用: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国家政策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OL.2025年4月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01l 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l 通过智能学伴、数字导师等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国家政策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OL.2025年5月15日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02l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作题为“携手迈向智能时代 推进教育发展
2、与变革”的主旨演讲。l 积极拥抱数字教育变革,持续开展数字教育实践,主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化应用为要,促进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学应用: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 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构建的自主或半自主的智能系统,能够理解自然语言、进行推理、执行任务,并与人或环境交互。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具备记忆、规划、工具调用、多模态交互等能力的智能实体(Xi et al,.2025)。n 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教学应用: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其泛知识特性、高水平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可以为学习
3、者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适应性反馈,将成为人类自我发展的理性认知工具。祝智庭,2023AI智能体正在对“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高深教育智慧进行再创造和再实践,有望超越以往的知识供给模式,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滴灌”。刘三女牙,2025n 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教学应用: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n 基于GAI的对话智能体(发展历程)图片来源:吴永和,姜元昊,陈圆圆,等.大语言模型支持的多智能体:技术路径、教育应用与未来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05):63-75.02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反思智能体设计与实证研究(一)研究背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l 批判性思维被广泛认为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4、时代大学生亟需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l 2024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明确提出,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l 面对全球知识竞争和科技变革的挑战,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愈发重要。批判性思维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其重要性正不断凸显。01(一)研究背景批判性思维的内涵l 批判性思维的起源可追溯至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并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反思实践中逐渐萌芽。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反思性思维与教育过程的关系中,首次系统化地将其阐释为“反思性思维”。格拉瑟在批判性思维发展实验研究一书中,最终将其正式界定为一项独立的思维能力。l 反思被广泛视为激发批判性思维
5、的重要机制。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撰写学习日志、反思性写作、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有效激活高阶认知过程,进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02(一)研究背景反思是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l 传统反思活动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思维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l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轻松生成形式化、虚假的反思文本,导致“伪反思”现象日益突出。l 在此背景下,反思机制亟需重新审视与重构,以回应时代变革带来的挑战。03传统反思的局限:(一)研究背景反思是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03l 通过启发性问题、实时的个性化反馈,引导学习者深入反思。l 防范“AI抄袭式反思”,契合教
6、育智能化发展的趋势。l 对话反思智能体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对批判性思维的具体影响仍有待深入探究。对话反思智能体的优势:(一)研究背景l 针对传统反思方法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方面的局限,文章拟设计一款专注于批判性思维提升的对话反思智能体,旨在探讨其在学生思维深化过程中的实际效果。l 围绕该智能体的设计与应用,进一步评估其在高、低绩效学生群体的适应性差异,从而为未来的教育实践和教学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证依据。研究目标03(二)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反思智能体01面向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反思智能体模型设计Murphy(2004)Murphy E.An instrument to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