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社会组织:2025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浓缩版)(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网络社会组织:2025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浓缩版)(10页).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12 月 7 日,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写。报告首次厘清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 26 年来网络诚信建设的发展脉络,总结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梳理分析网络诚信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提出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解我国诚信建设的窗口和工具书、参考书,唤起全社会对网络诚信建设的关注,激发广大网民参与网络诚信建设的热情,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建设网络诚信的澎湃力量。报告 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网络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
2、征一、网络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网络空间融通了虚拟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生活与生产的界限,给人类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带给人们更多的机会和期待。诚信作为现实社会的传统美德,也是网络文化的道德基础,网络互动中诚信与否,决定了信息内容的真与假、行为后果的善与恶、关系环境的虚与实、交往质量的高与低。报告首次定义了网络诚信概念。网络诚信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网络空间活动中尊崇道德、遵守法律、履行契约、恪守承诺的状态。网络诚信建设既重在守信和规范,强调履约、守法,也包含对失信行为的约束、监管和惩戒。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瞬时性等特点,基于网络的生产生活等交往活动也面临诚信
3、缺失的挑战。实践证明,网络诚信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没有网络诚信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网络诚信作为一种被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所高度认同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标准,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诚信基本特征:一是网络诚信是社会秩序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空间的主体都是“现实的人”,是他们的社会关系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表达。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都是国家发展所依托的空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自由和秩序,网络诚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践行。凝聚网上网下思想共识,推进网上网下协同发展,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是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重大使命。二是网
4、络诚信是社会诚信在网络空间的体现。社会诚信是在整个社2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既包括个人诚信,也包括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劳动用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知识产权保护、税务、金融、电商平台、网约车、在线教育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诚信建设。网络诚信不仅具有诚信建设的社会特征,也具有诚信主体更加广泛、诚信建设更加复杂的网络特性。三是网络诚信建设是网络综合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几乎覆盖和渗透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伴生的互联网领域失信问题也不断出现,网络诈骗、网络售假、网络谣言、虚假广告、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时有发生,加强网络诚信建设
5、,打击违规失信行为,不仅是推进网络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二、中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发展历程二、中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发展历程报告首次对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自 1994 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网络诚信建设不断探索前进,基本形成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诚信建设体系架构。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初步探索阶段(一)初步探索阶段(19941994 年年20112011 年)年)1994 年 4 月 20
6、 日,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 77个国家,从此中国发展与互联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94 年1998 年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初期,我国互联网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互联网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诚信问题尚未显露。1999 年开始,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以及开通的大量新网站开始涉足信息传播,特别是 BBS、博客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互联网媒体属性特征开始爆发,社会影响迅速扩大,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违法失信问题开始显现。党和国家重视互联网治理,2000 年 4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