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大气环境.3 水环境.8 自然生态环境.13 土壤环境.15 声环境.16 辐射环境.18 气候变化.19 II 1 2024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吉林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2.9%,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5.7 个百分点;细颗粒物(
2、PM2.5)平均浓度 26.9 微克/立方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4 微克/立方米。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 89.0%,同比提升 2.8个百分点,连续 4 年刷新最好水平,“十四五”以来国考断面首次实现类及以下水体全部消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省生态质量状况良好。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 值)为 67.30,生态质量类型为二类,生态质量变化幅度为基本稳定。2 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4-20352035 年),对美年),对美丽吉林中长期建设进行全面谋划、系统布局。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吉
3、林丽吉林中长期建设进行全面谋划、系统布局。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吉林建设行动方案(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4-20272027 年)年),组织开展十项行动,全面推进美丽吉林第组织开展十项行动,全面推进美丽吉林第一阶段建设。一阶段建设。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省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为 96.9%,同比上升4.2 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为 84.9%,同比上升 8.1 个百分点。全省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相应限值。全省生态环境安全形势平稳,未
4、发生较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3 城市环境空气城市环境空气0F1 1 全省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以下简称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3;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5%(扣除沙尘异常天气影响),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4,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 45 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 26.9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为 8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为 20 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年平均浓度5为 1.0 毫克/
5、立方米;臭氧(O3)年平均浓度6为 130 微克/立方米。图 1 全省环境空气六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年际比较 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修改单、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2全省 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州。3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2023 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 92.4%,“重污染天数比率”为 0.6%。4六项污染物浓度国家二级标准,详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
6、12),后文中提到的六项污染物浓度达标情况,均为与国家二级标准值进行比较。5全省 CO 年平均浓度为 9 个城市 CO 日均值第 95 百分位数浓度算术平均数。6全省 O3年平均浓度为 9 个城市 O3日最大 8 小时平均值第 90 百分位数浓度算术平均数。0.00.20.40.60.81.01.2020406080100120140CO浓度(毫克立方米)微克立方米SO2NO2COO3PM10PM2.52023 年 2024 年 1.5%4.3%9.1%2.3%持平 11.1%4 全省 9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 2.473.54 之间,全省平均值为 3.11,同比下降 3.1%。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