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银行息差“临界点”在哪儿?-250530(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银行息差“临界点”在哪儿?-250530(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行业行业报告报告|行业深度研究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银行银行 证券证券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025 年年 05 月月 30 日日 投资投资评级评级 行业行业评级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作者 刘杰刘杰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3110002 曹旭冉曹旭冉 联系人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1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25Q1 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点评 2025-05-21 2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看好银行股的三点理由 2025-05-20 3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降准后资金偏紧的微观逻辑 202
2、5-05-20 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银行息差“临界点”在哪儿?银行息差“临界点”在哪儿?1.LPR 改革以来,多重因素导致净息差持续下行改革以来,多重因素导致净息差持续下行 LPR 改革后净息差持续下行,2025Q1 商业银行净息差已较 2019 年末下降77bp至 1.43%。复盘来看,2020 年以来的净息差走势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疫情冲击下的快速下行阶段(2020 年)、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撑的低位震荡阶段(2021 年)、多重压力下的加速下行阶段(2022 年-2023Q1)、负债端发力后降幅收窄的边际企稳阶段(2023Q2-2024Q4)。我们我们认为主要有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以下五
3、点原因导致净息差下行导致净息差下行:其一,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差异导致息差天然具有收窄压力。其二,多项让利举措推动贷款利率不断下行。其三,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贷款定价具有自发性下行压力。其四,零售贷款投放受阻、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加强等结构变化挤压净息差。其五,无序竞争导致存贷利率和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2.银行经营视角下,我们测算当前息差刚性底线或银行经营视角下,我们测算当前息差刚性底线或为为 0.67%EPA 考核是对净息差的外部监管约束。考核是对净息差的外部监管约束。其中,关于息差的评分标准为:NIM1.8%,100 分;0.8%NIM1.8%,60(含)-100 分;NIM0.8%,
4、0 分。2025Q1 银行息差已下滑至 1.43%,意味着许多银行该项得分为 60-100 分。可持续经营的息差“临界点”,是指银行在维持既定的资产扩张速度背景下,可持续经营的息差“临界点”,是指银行在维持既定的资产扩张速度背景下,释放释放所有的财务资源安全垫之后,息差的最低水平。所有的财务资源安全垫之后,息差的最低水平。我们可以构建包括四个约束条件在内的测算模型。结果显示,合意息差安全垫(NIM 实际值与NIM 临界点的差值)或在 60bp以上,当前息差刚性底线或为 0.67%。3.2025 年银行息差延续“年银行息差延续“L 型”走势,预计全年下行型”走势,预计全年下行约约 10bp 我们
5、预计 2025 年净息差将延续“下行趋缓”特征,年内则呈现第一季度明显下行、后三季度小幅下行甚至企稳的“L 型”走势。考虑一季度存量贷款重定价(-14bp)、新发贷款定价自发性下行(-4bp)、一揽子货币政策(-0.2bp)、存款利率下调(3.1bp)和高息存款集中到期续作(5.2bp)等因素,我们预计 2025 年净息差下行约 10bp 至 1.42%。4.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预计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预计 2025 年存贷款利率降幅不大年存贷款利率降幅不大 2025 年息差安全垫已回升至 75bp,为后续降息腾挪空间。但是,从政策利率和 LPR 较为克制的降幅、对信贷规模的要求降低和利率定价
6、的监管加强等方面来看,央行有意解决息差过度下行问题。今年央行或延续这一监管思路,以维持息差健康性,故预计今年存贷款利率降幅不会太大。风险风险提示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息差下行超预期,数据测算误差 -12%-7%-2%3%8%13%18%2024-052024-092025-01银行沪深300 行业行业报告报告|行业深度研究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1.LPR 改革以来,多重因素导致净息差持续下行改革以来,多重因素导致净息差持续下行.3 1.1.LPR 改革以来净息差走势复盘.3 1.2.多重因素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5 2.银行经营视角下银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