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深度报告:产业推进一体化布局新技术加速导入-220422(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深度报告:产业推进一体化布局新技术加速导入-220422(33页).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http:/ 1/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专题 电池行业电池行业 报告日期:2022 年 4 月 22 日 产业推进一体化布局产业推进一体化布局,新技术加速导入,新技术加速导入 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深度报告 行业公司研究电池行业 :邓伟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110002 :021-80108036 : 行业行业评级评级 电池 看好 Table_relateTable_relate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报告撰写人: 邓伟 联系人: 黄华栋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锂电需求锂电需求持续扩张,负极总量增长确定性强持续扩张,负极总量增长确定性强 受益于下游锂电池需求带动,预计 2024
2、 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 159 万吨,较2021 年 3 年 CAGR 为 46%。其中,动力电池为锂电需求的重要增长极,预计 2024 年全球动力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 136 万吨,较 2021 年 3 年 CAGR 为 54%;传统 3C 数码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 数码电池未来增量需求主要来自智能家庭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储能则是锂电池的蓝海领域,有望为锂电需求带来巨量市场。 中国龙头加速全球供应,行业格局向“四大多小”演变中国龙头加速全球供应,行业格局向“四大多小”演变 资源方面,我国石墨保有量全球第一,可用资源较为丰富;技术方面,我国龙头企业持续深耕, 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2021
3、 年, 负极材料全球产量 88.27 万吨, 中国产量为 81.59万吨,占比达到 92%。考虑到负极材料生产能耗高和技术密集的特点,海外扩产节奏显著慢于国内, 预计未来国内企业市占率会继续攀升。 得益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壁垒,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 行业竞争格局较好。2021 年中国负极材料 CR3 和 CR6 分别为 50%和 80%,国内销量第一梯队分别为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东莞凯金近年表现出色,行业格局有“三大多小”向“四大多小”演进的趋势。 天然及人造石墨各具优势,硅基材料加速导入天然及人造石墨各具优势,硅基材料加速导入 2021 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中,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占
4、比分别为 84%、14%。天然石墨胜在价格优势, 在平价消费电池中仍有市场空间, 未来储能市场有望为天然石墨带来规模化应用机会; 而人造石墨循环性能好, 能量密度高, 在新型负极材料规模化应用前,石墨类负极材料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现阶段,在多样化的性能指标衡量维度下,面对新能源汽车降本,储能平价的市场需求,持续的工艺改进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来看,随着对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提升,硅基材料比容量优势将更加突出,硅碳负极的研发和导入将加速进行。 主流厂商积极布局“一体化” ,石墨化技术有望加速迭代主流厂商积极布局“一体化” ,石墨化技术有望加速迭代 目前我国内
5、蒙地区石墨化产能集中,受到能耗双控、冬奥会等因素影响,石墨化供应紧缺加剧,负极企业产销受到限制。为保供给降成本,负极企业纷纷“牵手”提速布局一体化建设, 考虑到能评审批趋严影响项目投建进展、 石墨化项目投产后仍需约半年时间完成产能爬坡,预计未来一年内石墨化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维持。目前以艾奇逊炉、内热串接炉为代表的传统石墨化生产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厂家通过炉型改造、工艺革新等方式追求石墨化的技术升级,箱体、连续石墨化有望引领技术发展。 投资分析意见:投资分析意见:全球电动化加速带动锂电负极的需求持续增长,行业龙头加速产业一体化布局及石墨化技术迭代, 从而进一步增厚竞争
6、壁垒, 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主流企业加速布局新型材料, 有望在硅碳负极商业化进展中获得先发优势。 看好兼具工艺及一体化布局优势的龙头厂商,建议关注: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福鞍股份、翔丰华。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压力传导不及预期,产业一体化建设不及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 电池行业专题电池行业专题 http:/ 2/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1. 负极材料种类丰富,性能衡量指标多样负极材料种类丰富,性能衡量指标多样 . 5 2. 电动化带动需求扩张,中国龙头加速全球供应电动化带动需求扩张,中国龙头加速全球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