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智驾到具身智能系列报告(一):从智驾到具身智能——感官-250511(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智驾到具身智能系列报告(一):从智驾到具身智能——感官-250511(55页).pdf(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电子电子 Table_Date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5-05-11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优于大势 上次评级:优于大势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Table_Trend 涨跌幅(%)1M 3M 12M 绝对收益-6%-3%28%相对收益-3%-2%23%Table_Market 行业数据 成分股数量(只)461 总市值(亿)86318 流通市值(亿)44345 市盈率(倍)59.51 市净率(倍)3.66 成分股总营收(亿)34627 成分股总净利润(亿)1344 成分股资
2、产负债率(%)48.11 相关报告 华为 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发布,国产大规模算力集群首秀-20250417 苹果上新 iPhone 16e,AI 终端渗透有望加速 -20250222 热管理行业深度报告:摩尔尽,散热兴-20250213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李玖证券分析师:李玖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22030001 17796350403 研究助理:黄磊研究助理:黄磊 执业证书编号:S0550124060014 13776622541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从智驾到具身智能从智驾到具身智能感官感官 智驾到具身智能系列报告
3、智驾到具身智能系列报告(一)(一)报告摘要:报告摘要:Table_Summary 如所有智能体那样,决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主要是数据、算法和算力,其中,数据又可进一步拆分为“模态”和“场景”。本系列将重点放在“模态”上,即传感器。感知子系统是智能化的“起点”。感知子系统是智能化的“起点”。现代机器人系统从算法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六大子系统:1)感知子系统,2)定位与建图子系统,3)决策与规划子系统,4)运动控制子系统,5)执行器/驱动子系统,6)人机交互与通信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共同完成“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控制。传感器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传感器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
4、传感器,“多模态融合算法”是当前的重“多模态融合算法”是当前的重要卡点要卡点。内部模态(Proprioceptive)传感器负责反馈机器人本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常见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关节/轮速编码器以及力/扭矩传感器;外部模态传感器则用于采集环境的物理与化学特征,以帮助机器人理解周围场景并规划行动路径,常见包括视觉成像设备(如 RGB 相机、立体视觉、深度相机和红外热成像)、各类型雷达、触觉传感器、麦克风阵列等。针对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主流方案可分为三大范式:数据级(早融合)、特征级(深度融合)与决策级(晚融合)。但当前多模态数据融合质量低等问题正制约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智能化智
5、能化提升需要更多的传感器。提升需要更多的传感器。全球机器人传感器市场高速增长,技术迭代和场景落地驱动各个细分赛道显著增长。3D 视觉感知市场 2022 年市场规模约 82 亿美元,随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需求扩张;六维力矩传感器预计 2030 年达到 143.3 亿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 2022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15.3 亿美元,未来 8 年 CAGR 接近 20%。视觉传感器、雷达、IMU、力/力矩传感器、编码器、触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等都将有快速增长。人形机器人的“骨架”、“大脑”和“小脑”同样重要。人形机器人的“骨架”、“大脑”和“小脑”同样重要。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6、。因此,在进行机器人整体设计时,必须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将机械结构、计算系统和算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投资建议:投资建议:建议关注 1)视觉传感器:凌云光等;2)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等;3)IMU:芯动联科、敏芯股份、睿创微纳等;4)力传感器:安培龙、柯力传感等。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传感器市场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竞争格局恶化 -20%0%20%40%60%2024/42024/7 2024/10 2025/1电子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55 电子电子/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目目 录录 1.人形机器人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