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21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白皮书(版本2.0)(7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21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白皮书(版本2.0)(75页).pdf(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I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白皮书(2.0 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2021 年 9 月II声明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内容除外) ,并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系电话:010
2、-62305887邮箱: I 前言2018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发布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白皮书(版本 1.0) ,首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涵盖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框架、工厂内外网目标架构、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等。该白皮书在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期,推动业界对工业互联网网络概念、定位、功能等方面达成共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明确了符合我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初级阶段的发展路径,有力的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网络的快速发展。随着近年来 ICT 新技术快速演进,工业互联网业务规模化部署,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各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新技术进行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改造实践的需求越发显著。在这一背景下
3、,有必要对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 1.0进行动态更新,进一步强化对垂直行业应用部署的指导作用,从而为产业界提供科学、清晰和可操作的指南。基于此,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再次凝聚产学研各界专家,共同撰写了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版本 2.0) 。本白皮书在继承上一版本的核心理念、功能体系基础上,从商业、功能、技术、实施视角下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为企业网络化改造实施提供符合工业互联网网络下一阶段发展规划的有效参考依据。此外,本白皮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联盟成员及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大力支持,为白皮书的观点形成与编写提供了有力支撑。 II 组织单位:组织单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编写单位编写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重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编写编写组成员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陈洁、张恒升、朱瑾瑜、曹蓟光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孙慧、金嘉亮、蒋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郭小龙、李广鹏、徐前锋、耿亮、李汉国、于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李斌、楚俊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李栋、俞雪婷、刘金娣重庆大学:蔡岳平北京邮电大学:朱海龙、黄韬、汪硕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白钰、张华宇、严园园 I 目 录1 工业互联网网络概述.11.1 工业互联网网络内涵和定义.
5、11.1.1 工厂内网.11.1.2 工厂外网.21.2 工业互联网网络新发展态势.21.3 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 1.0 到 2.0.42 工业互联网网络场景与需求.62.1 工厂内网.62.1.1 生产网.62.1.2 办公网.82.1.3 安防网.92.1.4 企业内数据中心.112.1.5 小结.132.2 工厂外网.132.2.1 互联网连接业务.142.2.2 企业网专线业务.152.2.3 企业云网融合业务.152.2.4 企业无线外网业务.162.2.5 小结.172.3 工业园区网.183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架构.203.1 概念模型.203.2 业务架构.213.3 功能架构
6、.223.4 部署视图.254 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进展.27 II 4.1 技术体系.274.1.1 网络互联技术.284.1.2 数据互通技术.324.2 技术发展趋势.345 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生态.375.1 产业链组成.375.2 产业链生态建设.406 工业互联网网络部署建议.416.1 部署路径.416.2 建设重点.42附录 1:. 441 网络互联技术.441.1 工业 PON2.0.441.2 工业光总线.451.3 TSN.471.4 5G 虚拟专网.481.5 Wi-Fi 6.501.6 FlexE/切片.521.7 IPv6+/SRv6.541.8 DIP(确定性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