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实景三维赋能北京中轴线申遗-王淼202411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实景三维赋能北京中轴线申遗-王淼20241106.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实景三维赋能北京中轴线申遗实景三维赋能北京中轴线申遗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王淼2024.11.6汇报提纲背景介绍实景三维赋能中轴线申遗推广应用一二三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
2、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1.文化数字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2.中轴线遗产保护是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的重要抓手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世界遗产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习近平北京中轴线作为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表达了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延续。北京中轴线是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之一,代表了东方文明古都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最高成就。被誉为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体现了北京作为历史
3、文化名城和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遗产保护监测痛点遗产保护监测痛点空间表达能力不足空间表达能力不足大范围、多尺度世界文化遗产空间表达能力不足人工巡查效率不足人工巡查效率不足人工巡查只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范围,且成本高、效率低活化利用效应不足活化利用效应不足数据资源共享不足、文化遗产数字化表达力度不足精细化测绘与数字重建、实景三维可视化方法精细化测绘与数字重建、实景三维可视化方法技术突破数字化技术支撑数据共性、综合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数据共性、综合利用空地一体的立体动态感知、预警分析体系空地一体的立体动态感知、预警分析体系异构数据异构数据业务数据业务数据基础数据基础数据
4、遗产监测平台遗产监测平台保护监测平台保护监测平台权威统一协同高效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3.新一代空间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是文化遗产全面保护监测的必要手段精细化动态化信息化汇报提纲背景介绍实景三维赋能中轴线申遗推广应用一二三(一)历史上三次中轴线测线(一)历史上三次中轴线测线第一次:1952年,为了解中轴的方位及相互关系,提供规划参考,实测了组成中轴的各点位。(一)历史上三次中轴线测线(一)历史上三次中轴线测线第二次:1964年9月对中轴线进行重测。取神武门中、天安门中两点连线,并计算其他各门中点对此线的垂距。第三次:第三次:20202020年在年在1964年中轴线的基础上复测。同时将中轴线北延
5、至仰山、燕山脚下麻峪村,南延至大兴国际机场。(一)历史上三次中轴线测线(一)历史上三次中轴线测线中轴线的中轴线的方位方位并非正南正北,而是与正北方向呈逆时针2922的偏角。原因:与元上都连线;与地磁的方向一致;测量手段产生误差;根据雨水、太阳光照最佳方位。10技术受限条件受限数据处理工作量大 工作难点(二)天安门地区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实景信息库建设(二)天安门地区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实景信息库建设利用国内先进的车载、站式、推车式、背包式等多种类型地面三维激光采集设备,实现天安门地区全息数据采集,构建一套超精细三维立体模型,建立了一套“超精细化”天安门地区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实景信息库及管理平台,形成了“
6、要素全、粒度细、定位准、数据新”的项目成果。首次实现天安门地区全息数据采集和“地上、地面、地下”12大类53小类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展示。11(二)天安门地区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实景信息库建设(二)天安门地区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实景信息库建设 建设内容高精度三维扫描数据单击此处添加文本以及描述语句绝对精度优于5cm,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础设施现场调查成果单击此处添加文本以及描述语句“地上、地面、地下”12大类53小类基础设施超精细三维立体模型单击此处添加文本以及描述语句国检中心第三方评价为“优”三维实景信息库单击此处添加文本以及描述语句实现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数据挂接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平台单击此处添加文本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