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25年OECM系列研究-OECM中国海域适用性研究报告(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25年OECM系列研究-OECM中国海域适用性研究报告(15页).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4.12报 告OECM系列研究OECM中国海域适用性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1970年。NRDC拥有700多名员工,以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 40 多名。NRDC 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 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更多信息,请访问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海洋保护地科学规律探索、管理技术支撑和生态化建设方法研究
2、等工作。现有成员 32 人,专业方向涵盖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遥感、海洋地质、海洋政策规划等。团队重点研究领域包括:(1)海洋保护地管理技术;(2)海洋保护生态学与应用;(3)海洋固碳增汇与生态化建设技术。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为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沿海地方政府、海洋保护地管理机构等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封面图片:栖息于山东省长岛地区的斑海豹图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致谢 摘要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简称 OECM),是生物多样
3、性公约 引入并应用于“昆蒙框架”的行动目标3之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在国际上逐渐得到重视。截至 2024 年 10 月,已有 15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 6464 个 OECM,其中含 211 个海洋 OECM。目前 OECM 的评估和认证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我国在 OECM 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少。开展我国的OECM海域适用性研究工作,是落实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 OECM 相关计划任务的具体措施,对于推动我国海洋 OECM 的认定、拓展有效的海洋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主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OECM 识别和报告指南(2019)
4、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政策及海域保护现状,以 12 海里以内存在管理主体的海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我国海洋OECM 识别准则,开展了海洋 OECM 区域的初步筛选识别工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报告提出了适用于我国海洋 OECM 识别的四项准则和八个要素。准则一:不属于依法批准的自然保护地。识别要素:(1)非现有海洋保护地范围。准则二:被有效管理的海域。识别要素:(2)有明确地理边界,(3)有明确治理主体。准则三: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持续有效的贡献。识别要素:(4)符合就地保护原则,(5)管理措施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6)保护措施连续且长期,(7)具有海洋
5、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准则四:具有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等价值。识别要素:(8)以保护海洋生态价值为主,兼顾社会、经济和文化等价值。本报告开展了中国海洋 OECM 区域的初步筛选和识别分析。根据拟定的四项识别准则和八个识别要素,对近岸海域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红线、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重要/一般湿地、渔业养殖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保护修复区、水下遗产保护区域、海洋工程/可再生能源用海区域、其他(岸线退缩区、保留区)等具有代表性的海域进了初步识别分析,重点以生态保护红线海域为例,对其符合性开展了详细的识别分析。展望未来,结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 年)的保护行动,报告提出
6、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即梳理认定流程、开展案例识别、完善识别准则、争取多方支持、加强宣传教育。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撰写了这本报告。报告撰写组成员:张朝晖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李淑芸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朱晓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姚 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梁书源完成了报告的文字审校工作。感谢下述专家为报告提供了修改建议及技术支持:路文海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郭寅峰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王 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进河 东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于 铭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李 胜 天津理工大学王 静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张 璐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