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联想超融合架构打造智能制造核心引擎(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想:联想超融合架构打造智能制造核心引擎(36页).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800-990-1569?preface?800-990-1569?0102?0103073103?04?1?800-990-1569?智慧化转型 IT 与制造期待新型“融合”chapters 12?800-990-1569?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把智能制造作为其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自 2016 年 12 月,工信部正式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之后,我国制造型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已经从初期的探索阶段,步入到有序推进、应用逐渐深入阶段。企业从早期希望通过自动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的柔性化,提高产能最优化,减少人员投入降低成本,已经转入到打造智能制造型企业的过程之中。企
2、业希望借助新型的 IT 基础架构,协调统一各方面业务流程,汇集内外部数据资源,让企业具备象大脑一样的思考决策与管理能力,最终实现智慧化的制造型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造型企业需要实现以下两个基本目标:必须将现有信息系统有效打通在横向打通方面,从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售后服务等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联通;在纵向打通方面,使信息系统与生产系统实现一体化,在系统指导下生产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可以呈现可视化管理,并能够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考虑到各类依托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出现,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的逐渐深入。企业需要构建新型的 IT 基础架构。
3、一方面该架构要满足企业不断简化 IT 管理复杂性,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的基本诉求,同时还要满足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中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在性能表现、扩展能力方面的新需求。依托联想“双态 IT”理念,面对制造型企业在实现智能制造转型中所面临的实际挑战,联想提供了“联想智能制造超融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支撑企业现有诸如 ERP、SCM 等属于稳态业务的关键应用系统,同时,也能够承担具备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特点,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敏态业务系统。3?800-990-1569?超融合应对智慧化转型 IT“痛点”chapters 24?800-990-1569?在企业级 IT 基础架构领域
4、,过去几年来一直处在快速发展与整合的轨道上。企业用户意识到原有由计算、网络、存储构成的三层 IT 基础架构,在实际开展云计算建设、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成本可控、性能可靠、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物理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IDC 最新发布的2017 年第一季度
5、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报告显示,超融合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5,630 万美元,同比增长 67.0%。IDC 估计,超融合架构正处于发展并不断普及的阶段。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创新将给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 IT 升级改造带来两大优势:一、实现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设施;二、将计算、网络、存储和管理实现真正的融合/集成,满足传统 ERP、SCM 系统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应用对 IT 基础架构在性能和管理上提出的更高需求。传统 IT 架构面临挑战或成数字化转型“限高”当前,制造型企业的 IT 基础架构已经完成了虚拟化平台建设,但伴随智能制造建设而来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应用的不断推
6、进,传统以服务器、存储、网络为基础建设的系统平台所存在的系统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投资风险日趋偏高等一系列问题越发突显。现有数据中心存在的挑战包括:服务器数量攀升,众多应用运维,管理日趋复杂;受传统 IT 架构部署模式限制,导致新业务很难快速上线;SAN/NAS 存储扩展性差,性能无法满足新业务需求;各类互联网化新型业务,传统 IT 架构无法实现线性扩展能力;传统 IT 架构针对各类核心应用系统缺乏高可用性的保护机制;现有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资源,例如空间、电力资源有限。企业数据中心面临成本与复杂性、IT 孤岛、无暇创新的难题。部署、管理和扩展数据中心,已经给 IT 团队造成极其昂贵人力、时间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