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思茅松高储量人工碳汇林营造技术(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思茅松高储量人工碳汇林营造技术(28页).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编制人:李帅锋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 南 省 省 级 林 业 科 技 推 广 项 目一营造高储量人工碳汇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巩固和提升生态碳汇功能,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等相结合,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滨海碳碳汇,进而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增汇工程(于贵瑞等,2022)。2024年9月八、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有序推荐(一)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持续巩固。目前我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CO2,当量,居世界首位。(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我国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三)生态系统碳汇基础不断夯实。以巩固提升林草碳汇能力为目标,
2、在18个市(县)和21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碳汇试点。于贵瑞等,2022传统林业作为增加碳汇的重要方法,存在着转型升级的问题,森林碳汇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林业重要的将生态价值转变成经济价值的实现途径。林业靠什么技术来支撑着高水平碳汇能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每个林业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尹伟伦,2024)。一营造高储量人工碳汇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也对当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增加起了很大作用。2)中国人工林当前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整体林龄较低,处于森林演替的早期阶段,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较大。3)随着整体林龄的增加,成熟林和老龄林比例上升,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平衡,
3、碳汇能力也将逐步降低。一营造高储量人工碳汇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 森林经营管理直接影响森林的碳储量和碳汇,也是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手段。树种选择、营造方式、抚育措施、采伐方式等均可能对人工林固碳能力和和土壤碳库产生影响。优化人工林经营管理,实施人工林多目标适应性经营,如高固碳树种造林、树种混交、引入固氮树种和林分结构调整等,既可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长期生产力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也有助于森林固碳增汇,特别是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刘世荣等,2024)。一营造高储量人工碳汇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 2024年1月22日,生态环境部宣布了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CCER的正式重启。全国温
4、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总成交量375,315 吨,总成交额23,835,280.00 元。2024年年9月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挂月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挂网公示了首批网公示了首批29项项CCER减排项目,减排项目,能源工业能源工业(可再生可再生/不可再生资不可再生资源源)19项(并网海上风力发电项(并网海上风力发电16项,并网光热发电项,并网光热发电3项),计入期减排项),计入期减排总量超总量超7000万吨。万吨。11月,其中林业和月,其中林业和其他其他碳汇类型项目增加至碳汇类型项目增加至19项(红树林营造项(红树林营造2项,项,造林碳汇造林碳
5、汇17项)项)一营造高储量人工碳汇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项目必须要满足的11个基本条件:1)项目土地在项目开始前至少三年项目开始前至少三年为不符合森林定义不符合森林定义的规划造林地;其他林地(其中的:疏林地和迹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参照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技术规范(试行)里的造林地类选择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则来筛选。2)项目土地权属清晰,具有不动产权属证书、土地承包或流转合同;或具有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核发的土地证、林权证;3)项目土地连续面积不小于 400。对于2019年(含)之前开始的项目,土地连续面积不小于 666.7;4)项目土地不属于湿地;5)项目不移
6、除原有散生乔木和竹子,原有灌木和胸径小于2cm的竹子的移除比例总计不超过项目边界内地表面积的20%;6)除项目开始时的整地和造林外,在计入期内不对土壤进行重复扰动;7)除对病原疫木进行必要的烧除外,项目不允许其它人为火烧活动;8)项目不会引起项目边界内农业活动(如种植、放牧等)的转移,即不会发生泄漏;9)项目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政策;10)不包含经济林;11)造林实施开始时间应在2012年11月8日之后;一营造高储量人工碳汇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17个造林碳汇项目统计:个造林碳汇项目统计:1)分布区域:)分布区域: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黑龙江(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黑龙江(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