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江南:2025年十年在线监测信息公开共绘碧水蓝天研究报告(6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江南:2025年十年在线监测信息公开共绘碧水蓝天研究报告(61页).pdf(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1前言前言我国正式提出“重点污染企业”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2005 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5100 号)1,文中提到“筛选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季报制度。企业名单由总局与各省环保部门商定,原则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放量 65以上的企业为基础确定”。2007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 号)2,该文件中首次提到“国控重点污染源”。同年,原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环办函200793 号)3,共涵盖 6724 家废气、废水的重点污染企业和需要重点监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图 1、2
2、007 年-2017 年国控企业数量(单位:家)4除此之外,省级和市级也相应开展本级的重点监控企业筛选,也就是“省控”“市控”企业。此后的 10 年时间,政府对重点污染企业都是按照“国控”“省1维普资讯,http:/ 年及 2009 年-2016 年国控名单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2017 年数据来源于https:/ 2007 年国控名单是 2008 年拟定,从 2009 年开始拟定的都是当年度的国控名单,所以 2008 年没有国控名单。2控”“市控”来进行监管,并每年发布相应的重控名单。在此期间,政府相继提出“重点排污单位”的概念和要求,如 2008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20
3、14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等,但并未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管理及筛选作出规定。直至 2017 年,原环境保护总局才印发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7,明确了重点排污单位的筛选条件,并规范了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自此,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正式取代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为加强管理,推动重点排污企业重视环境社会责任,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逐步受到重视。我国现有的环境信息公开立法以 2003 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8为起点,对环境信息公开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指出:纳入名单的企业必须公开排放总量、污染治理和环保守法等五类信息,并且鼓励未纳入名单的企业主动公开。
4、而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控制度始于 1995 年,其设计初衷是远程监管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开启和运行。92005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的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10,要求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时完成自动监控设备建设、安装和联网。2014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11,要求纳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需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并将包括基础信息、自行监测结果、未开展自行监测的原因等在内的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在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下,各地区(省/市/自治区)开始逐步建立地方统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经过 30 年的发展,目前建立的重
5、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对全国 6.9 万家重点排污单位、11.9 万个监控点位的主5生态环境部,http:/ 年是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全面确立的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先后出台细化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实施方式、适用条件及法律责任。132015 年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设置了专章用来规定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
6、中心(以下简称“绿色江南”)作为以监督工业污染排放,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推动品牌绿色供应链采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的环保公益组织,积极响应和参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14。从 2015 年开始,绿色江南关注并监督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并且就企业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自行监测数据显示连续或间断性超标的情况,并通过微博、全国 12369 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现已与全国信访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为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信访平台”)向在地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微举报)友好提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绿色江南向全国在地生态环境部门友好提示在线监督的企业共 18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