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领域前沿报告2019年(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领域前沿报告2019年(28页).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领域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领域前沿报告前沿报告 (20201919年)年)中国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学会 2019年年12月月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本本前沿报告前沿报告版权属于版权属于中国通信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并受法律保护,并受法律保护。转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本报告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注明明“来源:来源:中国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学会学会将追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专家组:专家组:组长:组长:陆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
2、业委员会 副组长:副组长:郑宝玉 教授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阮秋琦 教授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员成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以姓氏笔划为序):姓名 单位 职务 张钦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朝阳 浙江大学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亮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撰写组撰写组(按单位排名按单位排名)单位 姓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钦宇 浙江大学 张朝阳 南京邮电大学 周亮 前前 言言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内容作为 5G 时代最具潜力前沿技术的基础,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
3、要发展方向,是目前跨领域、综合性的研究热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高度重视以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将通信技术相关产业作为战略制高点,通过制定国家政策或通过立法推动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已将通信技术相关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信技术相关产业政策持续利好,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创新、新兴应用拓展和网络建设的互动结合,创新了产业组织模式,提高了新型装备保障水平,培育了新兴服务业态,为后续 5G 的大规
4、模产业化及商业化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前沿报告的工作安排,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组织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产学研用各领域专家,撰写了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领域前沿报告。本报告分析了全球发展态势和我国发展现状,对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和技术预见进行了预测,探讨了通信信号处理技术中的重大难题提出了技术和产业政策建议。报告内容涉及面广,可作为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光子、电子,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技术产业发展参考,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2019 年 12 月 目 录 一、前沿技术发展概述.1 二、通信
5、理论发展现状及方向.2(一)超可靠低延迟通信.2 1.动态通信系统分析方法.2 2.5G/B5G 网络开放生态中的管理问题.3 3.超可靠低时延传输协议设计.3 4.控制信息和通信数据的协同优化.4 5.关键性应用中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的全要素实现.4(二)智能通信与网络.5 1.人机物协同的感知与执行一体化框架.5 2.网络状态的智能分析与自主管控.5 3.网络运维与管理的智能决策与优化.6 4.以用户为中心的自适应任务重构.6 5.基于 AI/ML 技术的边缘智能技术.7 6.以智能体交互为代表的新服务.7(三)跨模态通信.8 1.多模态数据的普适化感知及其表征模型.8 2.多模态数据的混合编
6、码设计.8 3.多模态异构码流按需调度技术与传输协议设计.8 4.面向沉浸式体验的跨模态信号恢复与重建.9(四)新型反向散射通信.9 1.不同新型反向散射通信中的信号检测方法.9 2.联合无线能量采集技术的反向散射网络.10 3.新型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多址接入技术.10 4.新型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安全技术.11(五)量子通信与计算.11 1.密钥分发、隐形传态、惯性技术等量子通信相关技术研究.11 2.量子机器学习算法、量子经典算法等量子计算相关技术研究.12 3.量子网络和体系结构搭建.13 三、通信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动态与方向.13(一)面向 B5G 多天线信号处理技术.13 1.导频设计、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