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49页).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22022年序 言5 序言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就业等方面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职业教育源远流长,师徒制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有父业子承、合同式学徒制、行业学徒制等形式。19世纪中叶,中国为了“自强”“求富”,一批有识之士
2、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等实业学校,标志着中国 近代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诞生。职业教育始终与国家命运和家庭幸福紧密联系,承担着经世利民、求是致用的历史重任。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学校 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在中国开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任,为支撑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保障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3、发展范式。实践表明,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升级,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的深厚土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手脑并用、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促进就业创业,是提高社会贡献度和认可度的根本途径。海纳百川,相倚为强。世界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国先进特色理念和经验的相互启发、相互砥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都不能独处一隅,只有交流对话才能协同并进、不6序言断超越;中国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4、也愿意与各国共享经验成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自觉的担当,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为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创新举措、发出职业教育合作邀约,特发布本报告。目 录9目录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共生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教育 一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13 二 推动社会协调发展.14 三 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15 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6固本培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纪实 一 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1 二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2 三 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24 四 打造多方协同治理体系.26 五 加大职业教育办学投入.28守正
5、创新:中国职业教育制度模式 一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办学.33 二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34 三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5 四 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36 五 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37 六 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3710目录第四篇开放共享:面向世界的合作与展望 一 增进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新共识.41 二 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朋友圈.42 三 合作共铸人类技能开发大体系.43 结束语.4611 共生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教育第一篇13一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思想革命、制度创新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
6、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大国的现代化,是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全面现代化。中国职业教育与中国现代化共生发展,发挥着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优化教育体系、增进国际交流的作用,在面向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一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生产力转化作用。为产业经济提供源源不断人才红利。中国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