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5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50页).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 年 10 月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1 目录 简要说明.2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指标体系.3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规范.12 一、规范说明.12 二、人口基本情况.12(一)人口结构.12(二)出生情况.13(三)死亡情况.13(四)人口增长与预期寿命.14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4(一)恶性肿瘤.14(二)脑卒中.15(三)高血压.16(四)糖尿病.16(五)营养相关疾病.17 四、行为生活方式.18(一)吸烟行为.18(二)饮酒行为.19(三)饮食行为.19(四)身体活动.20 五、妇幼卫生.21
2、 六、传染性疾病.22(一)总体情况.22(二)病毒性肝炎.24(三)HIV/AIDS.24(四)结核病.25(五)流行性感冒.26(六)其他传染病.26 七、公共卫生服务.27 附:2010 年全国标准人口.29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数据附表.30 一、说明.30 二、核心附表.30 三、扩展附表.31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编写过程简介.49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2 简要说明 居民健康状况报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现状以及健康变化趋势,可为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健康状况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发布各自的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我
3、国部分省份和地市也陆续发布了当地的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为规范各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我中心编写了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包括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数据附表三部分,旨在提供我国省级和地市级居民健康状况报告的框架内容,以及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等技术标准。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参考欧共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健康报告的内容,以及健康中国 2020 指标体系和中国部分省市健康报告的基础上,征求相关专家意见,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掌握的主要数据资源为主,根据健康与相关测量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人口基本情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生活方式、妇幼卫生、传染性疾病和公共卫生服务六个领
4、域的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指标体系,包括 106 个核心指标和 42 个扩展指标。核心指标是各地区在其居民健康状况报告中应纳入的内容,以反映各地区主要的健康状况及进行地区间的比较;扩展指标是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纳入的内容。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规范旨在统一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使用的数据来源,以达到指标标准化的目的,提高健康状况信息的地区间可比性。数据附表提供了居民健康状况按地区、性别和年龄分布的详细信息,包括 23 个核心附表和 11 个扩展附表,以期提供该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详细资料。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3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指标体系 领域领域 指标指标 统计维度统计维度 单位单
5、位 指标类型指标类型(一)人口基本情况(一)人口基本情况 常住人口结构 总人口数(1)省或地市 人 核心 男性人口数(2)省或地市 人 核心 女性人口数(3)省或地市 人 核心 少年儿童抚养比(4)省或地市%核心 老年人口抚养比(5)省或地市%核心 常住人口地区、性别和年龄分布 地市或区县 人 核心附表 1 出生情况 粗出生率(6)省或地市 1/1 000 核心 出生性别比(7)省或地市 核心 死亡情况 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8)省或地市 1/100 000 核心 男性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9)省或地市 1/100 000 核心 女性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10)省或地市 1/100 000 核
6、心 前十位死因顺位、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11)省或地市 1/100 000 核心 男性前十位死因顺位、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12)省或地市 1/100 000 核心 女性前十位死因顺位、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13)省或地市 1/100 000 核心 全死因死亡率地区、性别和年龄分布 地市或区县 1/100 000 核心附表 2 人口增长与预期寿命 人口自然增长率(14)省或地市 1/1 000 核心 人均期望寿命(15)省或地市 岁 核心(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4 领域领域 指标指标 统计维度统计维度 单位单位 指标类型指标类型 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