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神经介入行业分析及手术机器人市场趋势展望报告(9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神经介入行业分析及手术机器人市场趋势展望报告(98页).pdf(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2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缘起:政策全面推动国产创新01国内市场:渗透率提升和进口替代为未来十年主旋律04神经介入行业:创新器械“蓝海市场”02未来展望:手术机器人市场将扩张05他山之石:MNC创新之路的启示03目录5政策面:集采加速国产替代、新建卒中中心加速疗法渗透高值耗材国家带量采购趋于常态化,已完成两类集采。2021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预计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类以上,当前已完成冠脉支架、骨科关节共2类全国性集采,地方性集采降价省级联动、区域性集采常态化。各省份及联盟医用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经验
2、化、常态化。人工晶体、脊柱植入物、体外诊断试剂等高值耗材加快国产化。区域性集采将经验化、成熟化,突破难集采、疗法渗透低、进口市占比高等问题,逐渐由药品、低值耗材过渡到高值耗材。神经介入区域性集采在浙江、河北陆续落地,神经介入市场进入国产化加速放量阶段。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加速。2017年10月8日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意见)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国家科技重大事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以及由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临床试验,经中心管理部门认可给予优先审评审批。DRG/DIP支付改革对创新疗法影响重大。目前进
3、口产品占中国神经介入市场90%份额,但国产神经介入产品具有高性价比、更适合中国患者的优势。国产神经介入公司将在未来十年受益于DRG/DIP医保支付方式变革、带量采购的政策推动。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规划和方案。2015 年正式开展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2016年颁布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指导方针为神经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支持。通过建立卒中门诊部以及为省级、市级地方医院的卒中急诊打开特别通道等措施加速脑卒中治疗渗透。截至2019年12月,共完成466家高级卒中中心(包括示范高级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898家防治卒中中心(含
4、综合防治卒中中心)的建设和认证工作已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292个地级市742个县(市辖区),有力地推进我国卒中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卒中治疗的临床基础设施将不断得到改善。 2021年8月31日卫健委发布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强调我国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具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推进脑卒中防治诊疗刻不容缓。数据揭示2019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1700/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约300/10万,且我国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呈年轻化的趋势。6神经介入器械市场空间超300亿,国产创新产品
5、迅速推出 根据2021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脑卒中是2019年中国首要死因,患病达1480万人 。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脑卒中发病率持续上升,而中国神经介入手术普及率仍较低。2016-2030年新发脑卒中患者预计将增加1.18亿,治疗渗透率待提升,预计2030年市场空间将超300亿元。中国目前已有5款取栓支架、9款球囊、14款远端通路导管、32种微导管获得NMPA批准上市。国产产品最早获批的是弹簧圈。美敦力已有超过32款神经介入产品,国产超17款上市,国产技术创新及进口替代仍有较大空间。图:中国神经介入部分重点产品上市时间(部分)资料来源:NMPA,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72004
6、2011 2018 2020 2021 2022E2024E1)沃比医疗弹簧圈上市、2)禾木工程Afentta抽吸导管上市1)心玮医疗Captor颅内取栓器获批上市2)归创通桥蛟龙颅内取栓支架获批上市1)归创通桥血流导向装置 2)泰杰伟业Nuva血流导向装置 3)心玮医疗血流导向装置上市2006年天津环湖医疗获批第一个弹簧圈。1)江苏尼科医疗Reco颅内取栓器获批上市2)微创医疗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1)归创通桥-通桥凤弹簧圈上市2)泰杰伟业可膨胀Perfiller弹簧圈上市1)心玮医疗弹簧圈及辅助支架上市2)颅内血栓抽吸导管上市微创脑科学APOLLO颅内动脉支架系统上市国产神经介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