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2024年H2氢能产业报告(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京报:2024年H2氢能产业报告(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2024氢能产业报告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氢能产业报告2024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CONTENTS背景0106-07地图0319-27主题0208-182022年底,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全球已经有25个国家及欧盟宣布将氢能纳入未来清洁能源的计划,其中有些国家开始进行财政引导。氢能作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为清洁的终极能源,也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能源变革的路径之一,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我国氢能产业政策的明确,在科技的加持下,氢能已经形成了多路径制氢、多场景应
2、用、多区域发力,全链条发展、全社会参与的“三多”“两全”发展格局,成为地方和企业竞相追逐的未来产业,是地方决胜新一轮区域竞争的重要支撑。2024氢能产业活力报告将从产业背景、政策环境、产业现状、发展短板、地方(企业)行动、行业前景入手,结合项目案例、地方报道、专家采访,分析产业本身,发现产业卡点,展望发展机遇,诠释能源变革愿景中的氢能路径给地方和企业带来的机会。同时,结合氢能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挖掘产业数据、绿色数据,推荐“全国氢能产业活力城市”。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6产业背景2024 氢能产业活力报告7世界气象组织2023 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
3、示,2023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45摄氏度,过去 10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0 年。2021 年 8 月 9 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 2021:自然科学基础(以下简称 IPCC AR6)。报告表明,过去十年全球气温比 18501900 年平均高出约 1.1;最近 40 年的每个 10 年,都相继比1850 年以来任何一个 10 年要暖;自 1970 年以来,全球表面温度的上升速度超过了至少过去 2000 年,甚至更长时间。IPCC AR6 明确指出,每一个升温幅度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全球增温 1.5,大多数区
4、域在增温 2时会面临更大的气候挑战。全球气温每升高 0.5都会给部分区域带来极端高温、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增多、强度增大的风险。当全球增温 2时,极端高温更容易超过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临界阈值。IPCC AR6 估计,从 1850 年到 2019 年人类活动已经释放了 2390 Gt CO(吉吨碳,等于 10 亿吨碳),我们还可再排放 400-500 Gt CO,这样仍有机会限制升温 1.5,或者再排放 1150-1350 Gt 使升温限制到 2。在当前每年排放约 40 Gt CO 的速率下,并考虑陆地和海洋对 CO 的吸收后,剩余排放空间会在几十年内耗尽,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20
5、15 年 12 月 12 日在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的 巴黎协定指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之内,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12 月 12 日,在以“碳路先锋 绿启未来”为主题的新京报“2023 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实现“双碳”,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科技是动力、政策是支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
6、28)的“全球盘点”认为,与 2019 年相比,到 2030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减少 43%,才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以内,呼吁缔约方采取行动,争取到2030 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工业化国家纷纷制定各自的“双碳”目标,推动能源变革,发力绿色能源。经过本世纪初近 20 年的深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全球已经走出多条绿色能源发展路径。其中,氢能产业也从工业领域走向交通运输,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氢能开始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成为复杂路况重载运输的有效绿色解决方案之一。2023 年,我国氢能产量超过 3600 万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