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2023年上海地下空间技术发展报告(39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2023年上海地下空间技术发展报告(398页).pdf(3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70周年特辑 上海土木工程技术发展报告(系列)上海地下空间技术 发展报告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2023年6月 2023 2023 2 编委会 主编单位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主编 姜 弘 丁文其 徐中华 叶国强 朱雁飞 编写成员(按汉语拼音排序)包鹤立 毕金锋 陈鼎基 陈加核 陈妍希 池 瑜 崔 敉 崔永高 贺
2、腾飞 胡 耘 黄嘉伦 黄 寅 李耀良 梁 正 刘 芳 刘佳颖 陆建生 陆 琳 彭芳乐 乔亚飞 沈 奕 苏东华 谈 识 滕 丽 王浩然 王理想 王 琳 王 新 吴江斌 肖晓春 徐志玲 闫治国 杨石飞 禹海涛 张达石 张中杰 审稿专家 许丽萍 王卫东 王如路 贾 坚 谢雄耀 1 前 言 地下空间的开发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地面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拓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交通通道和基础设施,而是逐渐演变为多功能、智能化的立体空间网络。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城市韧性、绿色、智能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城市地下空
3、间的开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影响大、技术难度高、管理协调难等。因此,探索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和特点的地下空间技术体系,对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水平和质量的至关重要。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总面积 6340 平方公里,主城区范围约1161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 664 平方公里。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上海是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最早、最迅速、最广泛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经历了从浅层到中深层、从点状到区域、从线性到网络、从新建工程到既有建筑的拓展、从人工作业到自动化智能化、从建设为主到建管并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地铁和地下道路为主体的地下交通网络、以地下管网和地下厂站为基础的
4、地下市政系统、以地下商街和综合枢纽为依托的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等特色鲜明的地下空间项目。这一演变过程不仅是城市功能拓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上海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在此期间,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在规划设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可为国内外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地下空间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涵盖工程建设、规划管理、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人因工程等多个方面。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是一个专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学术机构,是推动上海市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地下空间建设方面主要聚焦于工程设计、理论研究、建设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领域。本报告紧密围绕上海市土木工程学
5、会特色,重点梳理和总结了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和创新经验,适当拓展了部分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地下空间法律法规、开发政策和规划管理方面的内容,并探讨了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地下空间技术发展的回顾中,系统总结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技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造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技术、软土基坑群和超深基坑技术、既有建筑改建扩建技术等上海引领的先进技术,并介绍了上海长江隧道、上海徐家汇换乘枢纽站地下增层改造项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北横通道、深隧基坑工程、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与上海梦中心、轨道交通 14 号线静安寺站、黄浦区 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2
6、本报告共分为四章,第 1 章为上海地下空间发展概述,介绍了地下空间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以及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特点。第 2 章为上海地下空间开发顶层设计及政策法规,这是本报告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章,阐述了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原则、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第 3 章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本章中以上海世博会为分界,详细介绍了 2010 年世博会以前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形成的已经成熟的通用技术,包括基坑支护技术、非开挖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和地下水控制技术等;重点阐述了深大基坑技术、软土暗挖技术、预制装配技术和改建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