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珂:2021年同性情侣财产纠纷案例研究报告(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明珂:2021年同性情侣财产纠纷案例研究报告(42页).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3近年来,同性情侣之间财产纠纷案例频频见诸报端,逐渐引起多元性别社群和司法实务界的重视。事实上,此类纠纷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存在,但可能由于同性情侣之间的财产问题缺乏法律的规制,许多纠纷并未实际进入司法程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风气的开化,越来越多的同性情侣开始同居,共同生活;同时,随着法律意识的提升,多元性别人群也越来越愿意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报告是对中国大陆同性情侣之间财产纠纷案例的法律分析研究。以 2020 年中国 LGBT 相关司法案例研究报告中的 95 例同性情侣财产纠纷民事司法案例以及 11 例同性情侣之间敲诈勒索犯罪案例为研究对象,概述同性情侣之间财产纠纷的基本情况,并
2、且按照议题将这些案例分为房产纠纷、分手协议 / 分手费纠纷、其他涉及金钱给付的纠纷三大类,在每一类型中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本报告发现,在立法层面,由于同性情侣并不适用婚姻法有关规定,也不适用异性同居关系的有关司法解释,在适用法律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虽然极个别法院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创造性地采用了类推解释,但绝大多数法院倾向于适用一般法律的规定。在司法层面,主要由于法律缺乏明确规定,法院出现了大量“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在事实认定上,法院判决的结果可能取决于不同法官对于同性情侣之间关系性质的不同认定、对于同性情侣之间行为的不同认知和理解,甚至是受到希望“规避”提及同性情侣这一“敏感”
3、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法律适用层面,不同法官也可能作出不同说理和适用不同的法律。总体而言,对此类案件,司法实践中裁判尺度不统一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亟需通过立法或者最高院出台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的方式明确。针对这些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本报告建议:第一,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事实认定方面,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因同性情侣关系的“敏感”而对此规避,从正常情侣关系的角度理解当事人的行为,方能够真正体现司法的价值中立;第二,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法律适用方面,应当发挥司法能动性妥善填补法律漏洞,在立法和司法解释明确解决同性情侣财产纠纷法律适用问题之前,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寻找恰当的填补法律漏洞的解释方法,不
4、囿于所谓的字面意思解释、法律关系的外观主义等;第三,在立法和准立法层面尽快完善对同性情侣关系的法律保障,以非歧视原则为底线,赋予同性(同居)情侣不区别于异性(同居)情侣的法律保障,尽快通过同性伴侣法,并在适当时机进行同性婚姻立法。摘 要同性情侣财产纠纷案例研究报告刘明珂 * 刘明珂,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律师。4目 录 摘 要 3一、绪论 5 ( 一 ) 研究背景与意义 5 ( 二 ) 研究方法与局限 6二、房产纠纷 8 ( 一 )“借名买房”纠纷 8 ( 二 ) 共同出资购房纠纷 11 ( 三 ) 同性情侣间房屋所有权纠纷 17 ( 四 ) 共有房屋 / 财产分割纠纷 22 ( 五 ) 小结
5、23三、分手协议 / 分手费纠纷 23 ( 一 ) 分手协议 / 给付分手费的承诺的效力问题 25 ( 二 ) 一方主张存在胁迫行为,但法院未认定的 27 ( 三 ) 构成敲诈勒索犯罪 30 ( 四 ) 小结 32四、其他涉及金钱给付的纠纷 32 ( 一 ) 日常生活支出 33 ( 二 ) 赠与、好意施惠与彩礼 34 ( 三 ) 民间借贷 38 ( 四 ) 小结 40五、总结与建议 41 ( 一 ) 事实认定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1 ( 二 ) 法律适用应发挥司法能动性妥善填补法律漏洞 42 ( 三 ) 立法和准立法层面应加快完善同性情侣关系的保障措施 435一、绪论( 一 ) 研究背景与意
6、义在沈飞飞、 杨一帆、 刘小楠撰写的 中国LGBT相关司法案例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 “ 报告 ” ) 中,作者研究了 1024 例 LGBT 相关的司法案例,针对以上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案例的种类和特点,展现了中国现阶段司法实务中 LGBT 相关案例的整体现状。本报告选取以上 1024 例 LGBT 相关司法案例中直接涉及“同性情侣财产纠纷”的 95 例案例,以及涉及到同性情侣间“敲诈勒索犯罪”的 11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报告将“同性情侣财产纠纷”案例定义为:一般表现为同性情侣在恋爱期间关于签订“分手费”的合同、交往期间借款或赠与的认定、转账性质的认定、同居期间购置物的权属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