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2022年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与监管研究报告(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2022年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与监管研究报告(17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钟 红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6659 4016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钟红 边卫红 联系人:吕昊旻 电 话:010 -6659 4016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2 年 11 月 2 日 2022 年第 37 期(总第 37 期)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与监管研究*近年来,跨境金融服务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快速增长的跨境金融数据成为了重要的市场资源。虽然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提升金融服务
2、效率,推动金融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带来安全隐患。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跨境金融数据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权衡,存在不同的监管模式。本文通过梳理中外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法律基础和监管政策,着重就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金融数据安全和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进一步做好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提出建议。研究院 国际金融评论 2022 年第 37 期(总第 37 期)1 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与监管研究 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数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
3、警和溯源能力。”金融是产生、积累和存储数据最多的行业之一,金融数据涉及到用户信息、商业交易、国家安全等多方面。虽然金融数据跨境能够最大程度地释放数据红利,提升金融效率,但是金融数据跨境牵涉主体众多,近年来经济金融敏感数据非法流向境外的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为更好地保护我国金融数据安全,在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的数据跨境流动法律框架上,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涉及到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2022 年 7 月 7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对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也让跨境流动的监管有了更为实操性的法律依据,
4、该办法已于 2022 年 9 月 1 日正式生效。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美国、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跨境金融数据监管方面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为我国金融数据跨境在流动性和安全性上的权衡建言献策,对解决我国金融数据跨境的现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面临的主要背景(一)金融数据数量大、种类多,跨境流动本身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风险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贸易等经济活动的扩张随之带来了对跨境金融的强烈需求。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简称 IDC)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将从 2018 年的 33ZB 增至 2025 年的 175ZB1。
5、其中,金融服务是全球数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能够有效提升商业效率,并为金融机构从产品定价、风险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但是,由于跨境金融数据规模大、敏感性高、出境频繁,一旦出现重大数据泄露和重要数据资产丢失等情况,原有 1 ZB,计算机术语,中文名是泽字节,外文名是 Zettabyte,1ZB=270B。2 2022 年第 37 期(总第 37 期)金融机构建立的数字化产品体系、服务渠道和运营模式将受到冲击,容易引发不可控制的多种风险,严重时甚至直接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二)跨境金融数据流动背后蕴含着个人隐私、企业权益和国家安全等风险 受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
6、融数据的范围从单一的个人隐私数据扩展到企业商业机密、社会权益、国家安全等多个种类。由于网络空间无法构成国际政治法律中的“全球公域”,所以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面临着本国控制权和管辖权丧失的问题,导致本国金融数据在域外网络空间无法受到保护,我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企业商业机密、国家安全数据等都将被暴露在别国视野之内。一旦发生数据处理不当、数据泄露、数据丢失、恶意利用等情况,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曝光后,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本国跨境数据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对国家安全造成侵害。(三)跨境金融数据在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跨境金融数据流动是一把双刃剑,流动性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