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创投:2022产业洞察报告碳中和篇(7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碧桂园创投:2022产业洞察报告碳中和篇(73页).pdf(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001一、引言基于当下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国家高瞻远瞩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及经济双循环等多重目标驱动下,围绕双碳核心议题的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均发生深刻变化,碳中和经济势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按照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我们梳理出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传统化石基材料的替代两大主线,由此确立能源科技、合成生物两大投资主题,较早地系统布局了蜂巢能源、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蓝晶微生物、万华禾香板、众钠能源、无限光能、太蓝新能源、慕恩生物、中科国生、极电光能、墨睿科技、昌进生物等碳中和领域的重点项目。二、主题一:能源科技2.1 产业发展特征
2、2.1.1 基本观察一:“能源安全”+“能源清洁”为发展动力(一)能源安全为战略考虑历史上每一次能源革命都塑造新的国际格局。抓住能源转型机会的国家,创造新的“中心-边缘”关系。18 世纪为煤炭时代,英国占据全球中心地位;20 世纪以来,石油生产与贸易成为强权政治的核心;21 世纪世界格局将由新的能源结构所影响,目前处于从石油时代向电力时代转变的节点,各国都在把握机会转型。2我国以科技保障能源安全的总体目标明确。我国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消费国,以及全球前列的碳排放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在保障能源安全、转换能源体系、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需求迫切,以科技力量缓解甚至解决自然资源
3、约束的发展道路是高度明确的。能源安全视角下,新能源电池成最大受益者。在我国石油的终端消费结构中,交通部门占比高达 58%,其中道路交通高达 83%(资料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17),因此化解对石油的重度依赖、实现能源安全最有效办法就是大力推动电动新能源车对内燃机车的替代,而锂电池作为储能介质中最成熟的技术方案,成为重点发展对象。(二)能源清洁为共同选择我国现有的煤炭占比较大的一次能源供给结构下,电力来源不够环保。清洁能源视角下,光伏成最大受益者。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成为全球范围内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其中,太阳能因具有普遍性、无害性、长久性等诸多优点,成为几乎所有国家
4、能源碳中和的首要选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需提升到 25%;206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需提升到 80%以上。2020 年,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供应占比仅 16%,光伏占比仅有 3.4%,光伏存在巨量而明确的发展空间。2.1.2 基本观察二:绿色溢价缩减为核心目标绿色溢价缩减是能源板块从“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的关键因素。3清洁能源已经达到化石燃料成本区间,但要全面主导仍需降价。从 2012 年-2022 年,在精准的政策扶持与产业规模效应的带动下,风电、光伏等的发电成本均显著降低,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电力系统
5、的重要供应来源之一。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与化石燃料成本区间(0.05-0.15 美元/kWh)已经基本持平,而要想成为主导性能源,光伏发电的成本必须全面低于现行化石燃料。根据 IRENA 的预测,2030 年光伏发电成本最低将达到 0.02 美元/kWh,2050 年低至 0.014 美元/kWh,与当前对比仍存在较大的降本空间。同时,也须以体系化眼光看待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问题。电力系统是一种超大规模的非线性时变能量平衡系统,电能在发、输、配、用以光速传播,并且需要时刻保持平衡。新能源时代下,光伏、风电均是波动性电源(取决天时)、不具备瞬时响应的功能,大规模装机极大提高了电网在输配容量、电频波
6、动控制上的难度,储能将是清洁能源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系统性地配套储能将大幅增加电站运营商的初始投资成本,相应地对光伏组件的度电成本 LCOE 要求将更加严苛。2.1.3 基本观察三:强产业集群特征过去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引领可再生能源发展。依托发达的科研力量,当今世界主流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初始的技术实现以及前期的产业发展均发生在欧洲、美国或日本等发达国家,并产生一批引领全球的大型企业,如:风机领域 Vestas、太阳能电池领域 Rec、核能领域 AREVA 等。过去 20 年,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引领下,我国一大批重要的现代能源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光伏、风电、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已经形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