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8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88页).pdf(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能涟智电NASDAQ:NAAS 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2022 White Paper on Charging Behavior of Electric Vehicle Users in China编写委员会主任:付炳锋副主任:王耀邹朋王德平刘永东王芳姚笑莺戴震王阳 主编:邹朋副主编:仝宗旗李康李杨刘错樊彬翟宇博臧中堂于翔 执笔:李康李杨王亚磊文爽王聪慧张浩峰康宏研薛玉成 房雅楠张凯赵佳怡朱桐影王静王佳琦序言Introduction据IEA2021年全球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能源燃烧和业过程产生的 氧化碳
2、排放量升至363亿吨,较2020年増加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碳排放量全球占比超 30%,居全球首位,其中,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量是仅次于电和供暖部门、制造和建筑业部门的 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为推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引导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及配套设施发展。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构建便 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同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强 调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
3、代,推广电重型货运车辆,有序推进充电 粧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在新能源整车及相关产业带动下,我国已累计減少氧化碳排 放超1亿吨。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推进能源消费方 式变革,加快构建能源与交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举措。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在2021版基础上,扩大了电动汽车用户数据采集范 围,新增了用户充电典型场景,细化了用户充电典型城市特征分析。同时,深度调研用户充电满意度 及改善情况,重点挖掘用户公共充电需求,洞察研判我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特征与变化趋势,并 针对充电网络建设、充电安全管理、服务质量提
4、升等方向,提出前_性发展建议,旨在为政策制定部 门和行业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目录Contents01第一部分研究概述、研究背景(_)2021-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2021-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说明(一)数据来源()数据选取(三)研究方法(四)相关指标定义及分类02第二部分用户公用充电行为特征一、充电时段特征(一)单日充电高峰时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充电高峰时段(三)快、慢充充电高峰时段(四)不同类型用户充电高峰时段(五)不同季节充电高峰时段(六)不同区域充电高峰
5、时段(区分南北方)、单次充电特征(一)用户整体单次充电特征010215212226()节假日与非节假日单次充电特征(三)快、慢充单次充电特征(四)不同类型用户单次充电特征(五)不同季节单次充电特征(六)不同区域单次充电特征三、快、慢充使用特征(一)用户整体快、慢充使用特征()节假曰与非节假日快、慢充使用特征(三)不同类型用户快、慢充使用特征(四)不同季节快、慢充使用特征(五)不同区域快、慢充使用特征四、充电设施功率使用特征(一)用户整体充电设施功率使用特征()不同类型用户充电设施功率使用特征(三)不同区域快、慢充使用特征(区分南北方)五、充电场所选择特征(一)主要停车充电场所选择特征()不同充
6、电枪规模充电场站选择特征(三)不同停车收费类型充电场站选择特征(四)有无配套设施充电场站选择特征六、跨运营商充电特征(一)用户整体跨运营商充电特征()节假日与非节假日跨运营商充电特征(三)不同类型用户跨运营商充电特征(四)不同区域跨运营商充电特征41七、跨场站充电特征(一)用户整体跨场站充电特征)节假日与非节假日跨场站充电特征(三)不同类型用户跨场站充电特征(四)不同区域跨场站充电特征(区分南北方)八、跨城市充电特征 45(一)用户整体跨城市充电特征()节假日与非节假日跨城市充电特征(三)不同类型用户跨城市充电特征(四)不同区域跨城市充电特征(五)不同城市群跨城市充电特征九、充电前后车辆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