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学会:2020年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分级与智能分配定义与解读报告(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公路学会:2020年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分级与智能分配定义与解读报告(20页).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 分级分级与智能分配与智能分配 定义与解读报告定义与解读报告 Taxonomy and Definition for Collaborative Automated Driving(CAD)Systems and Driving Intelligence Allocation (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版本版本 1.0)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 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2020 年 10 月 I 版权说明版权说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公
2、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II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 分级与智能分配分级与智能分配 定义与解读报告定义与解读报告 发布系列:发布系列:I.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本报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本报告)II.智能网联道路系统(2019 年 9 月 21 日发布)III.智能网联汽车系统 IV.智能通信系统 V.其它智能支撑系统 发布机构:发布机构: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 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编写单位:编写单位:1.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 2.东南大学 3.清华大
3、学 4.大连理工大学 5.北京交通大学 6.北京工业大学 7.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8.长安大学 9.武汉理工大学 10.吉林大学 写作组人员:写作组人员:1.李 深 2.郑 元 3.张明恒 4.李林恒 5.程 阳 6.莫杨辉 7.李汉初 8.芮一康 9.陈志军 10.李 锐 11.顾海燕 12.郭戎格 13.谢羽盟 III 14.曲 栩 15.丁 璠 16.燕孟华 17.甘 婧 18.刘宏杰 19.闫兆进 20.陈 灿 21.张 鹏 22.叶毅铭 23.魏乐宇 24.李振龙 25.凃 强 26.卢 佳 27.杨 柳 28.姚志洪 29.陈天怡 30.董硕煊 31.何永明 32.吴浩然
4、33.李小天 34.石昆松 35.张雨泽 36.李彦瑾 37.袁腾飞 38.王一飞 39.王雪梅 40.张欣环 41.景 鹏 42.易紫薇 43.彭剑坤 44.何蜀燕 45.熊萍 46.赵佳昊 47.Steven PARKER 48.Shawn LEIGHT 49.David NOYCE 50.Soyoung(Sue)AHN 51.Peter JIN 指导专家:指导专家:1.翁孟勇 2.傅志寰 3.卢春房 IV 4.庞 松 5.冉 斌 6.李克强 7.王云鹏 8.张 毅 9.王长君 10.石晓辉 11.赵祥模 12.陈山枝 13.张劲泉 14.金 凌 15.王笑京 16.岑晏青 17.王 刚
5、18.牛 波 19.钟永健 1 1.概述概述 1.1 原则与目标原则与目标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是指从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以及集成化四个维度构建的,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控制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能够高效和协同的执行车辆和道路的感知、预测、决策和控制功能,最终形成一个能够整合、协调、控制、管理和优化所有车辆、信息服务、设施设备、智能化交通管理的以智能网联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本报告将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实现,分别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中的信息感知和决策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的信息化是指以检测、通信、网络等技术为基础,全方位实现车-车、
6、车-路实时动态信息交互,将交通信息保存至数据库中,并传递给驾驶员、车辆和交通管理部门,为其决策和控制提供信息辅助。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化是指系统基于交通环境信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传感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以及系统综合技术等,实现预期的车辆自动驾驶功能目标。伴随车路协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自动驾驶决策、控制等功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和优化。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的协同化是指系统能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充分体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同时能够在不同尺度的交通层级(宏观、中观、微观),实现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