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20年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研究报告(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部:2020年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研究报告(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3附件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0 年 7 月4目录前言.5第一部分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6一、基本理念.7二、基本知识.7三、基本行为和技能.8第二部分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释义.9一、基本理念.10二、基本知识.13三、基本行为和技能.235前言为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理念,动员公众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有必要系统普及相关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2013 年 9 月,原环境保护部提出环境与健康素养概念,筛选出 30 条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内容,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公告 2013 年第 6
2、1号)。公告发布后,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宣传普及工作,并于 2018年完成首次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2019 年 7 月,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中“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环境与健康意识、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生态环境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 2013 年版本基础上,研究修订形成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及其释义。本次修订,考虑历史的延续和现实工作用语的变化,将“环境与健康素养”修改为“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指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
3、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6第一部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7一、基本理念1.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4.环境与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风险”。5.防范环境健康风险要以预防为主。6.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健康风险。7.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健康人人有责。二、基本知识8.暴露是环境健康风险的决定因素。9.不同人群对环境危害因素的敏感性不同。10.空气污染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11.清洁水环境和安全饮用水是维护公众健康的基础。12.土壤污染
4、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13.海洋污染危及海产品安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14.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5.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健康风险。16.辐射无处不在,但不必谈“核”色变。17.合理分类和处置生活垃圾,既保护环境也利于健康。18.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19.工作和生活中不当使用或处置有毒有害物质会带来潜在健康风险。820.噪声污染干扰正常生活,影响身体健康。三、基本行为和技能21.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减少污染产生。22.选择低碳出行,践行绿色消费。23.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5、24.保护野生动植物,革除交易、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5.主动了解生态环境信息和法律法规标准,学习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知识。26.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及生态环境保护警告标志,保护自身健康和安全。27.根据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个人、居家情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28.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并可能危害健康时,按照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应对。29.通过“12369”举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影响公众健康的违法行为。30.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公共环境权利和个人健康权益。9第二部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释义10一、基本理念1.1.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人类活动常常在无意中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如对食物、能源和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造成了污染、资源枯竭、森林退化、海洋环境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进而危及自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只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障人类健康生存和繁衍。2.2.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人类源于自然、归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