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之三: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加大政策引导支持-220106(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之三: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加大政策引导支持-220106(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政策研究 专题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22 年 1 月 6 日 创新绿色信贷产品 加大政策引导支持 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之三 相关研究 统一标准 完善五维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金融系列报告之一 2021-10-27 多管齐下,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绿色金融系列报告之二2021-11-15 核心内容摘要: 我国绿色信贷总量较高,增长稳定。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余额位居全球第一,2021 年第一季度增长至 13.03 万亿元。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明显好于商业银行整体信贷资产质量,过去几年内,绿色信贷不良率均保持在 0.8%以下;绿色贷款集中在基础设施升级、清洁能源产业,放贷主体集中在大型
2、国有银行中,其绿色信贷余额占比超过一半;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21 家主要银行机构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超 4 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 7 亿吨;绿色信贷评估体系丰富,不仅被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也被纳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抵质押品范围。 当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面临四大问题。一是绿色信贷占总信贷规模的比重较小,除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参与不高。截至 2021 年 9 月,绿色信贷占总信贷规模仅为 7.6%,尚不到信贷规模的十分之一,且绿色信贷集中在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二是绿色信贷尚未有统一明确可衡量的标准。国际上绿色信贷一般以“赤道原则”为标准,而我国目前有 7 家银行加
3、入赤道原则,其余未加入,导致标准不统一。此外,我国绿色项目和绿色产品的定义也未统一,例如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分别遵循 2021 年版和 2019 年版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绿色项目评估与信息披露也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未采用量化指标进行项目筛选。三是绿色转型行业尚未得到绿色信贷的足够支持。火电、钢铁、煤炭等工业化企业还未成为绿色贷款主要标的。四是绿色信贷产品尚不丰富。绿色转型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等创新产品相对较少,已有的绿色建筑信贷等试点存在问题。 绿色信贷应在五大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色标准。一方面,促进我国绿色信贷产业名录与国际接轨,并符合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特点,另一方面要逐步改
4、变目前监管部门单纯以产业目录简单划分绿色信贷标准的做法,完善绿色信贷评估体系。二是扩大覆盖面,支持绿色转型与双碳战略。促进绿色信贷向绿色清洁化产业投入,鼓励银行为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提供资金,发放绿色转型贷款。三是丰富绿色信贷产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开发碳金融产品、绿色农业贷款,同时大力发展个人绿色消费信贷,如绿色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四是推出绿色信贷鼓励政策,提高商业银行积极性。除了传统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外,还应鼓励商业银行以优惠利率支持环保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于因配合国家环保政策调整而实施信贷压降、退出等导致的信贷风险,建议由政府应给予适
5、当补偿。降低绿色信贷在风险资产计算的权重,建议从 100%逐步降至 75%甚至 50%,提高银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信贷与投资增长。五是推进监管体系规范化发展。推动更规范化的官方统计制度,强化绿色信贷执行监督检查力度,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作用,逐步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体系,做好绿色金融的风险防范,防止绿色信贷成为新的风险源。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政策研究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25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我国绿色信贷市场发展现状 .4 1.1 发展阶段:绿色信贷体系逐步完善 .4 1.
6、2 总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5 1.3 贷款投向:集中在基础设施升级、清洁能源产业 .6 1.4 贷款主体:大型国有银行占比超过一半 .7 1.5 环境效益:减排初见成效 .8 1.6 政策激励: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丰富化 .9 2. 当前我国绿色信贷发行存在四大问题 . 10 2.1 绿色信贷占总信贷规模的比重较低 . 10 2.2 绿色信贷尚未有统一明确可衡量的标准 . 11 2.3 绿色转型行业尚未得到绿色信贷的主力支持 . 14 2.4 绿色信贷的产品尚不丰富 . 16 3、境外绿色信贷市场发展经验借鉴. 16 3.1 美国:成立绿色银行,法律体系完善 . 16 3.2 英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