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报告:2022年财政展望政策“大年”财政如何“提升效能”-211216(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专题研究报告:2022年财政展望政策“大年”财政如何“提升效能”-211216(17页).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政策“大年” ,财政如何“提升效能”政策“大年” ,财政如何“提升效能”? 三重压力、三重压力、稳字当头下,稳字当头下,2022 年或将是政策年或将是政策“大年大年”,财政政策重要性愈加凸,财政政策重要性愈加凸显。显。财政可能有多大空间和力度,着力点或在哪里?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财政可能有多大空间和力度,着力点或在哪里?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或并非单纯放水就能解决,亦有赖于财政的精准施策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或并非单纯放水就能解决,亦有赖于财政的精准施策 眼下,经济结构性问题带来的影响,可能大于总量眼下,经济结构性问题带来的影响
2、,可能大于总量“失速失速”的风险,并非单纯货币的风险,并非单纯货币放水就能解决。放水就能解决。不同以往,当前经济面临的不只是需求收缩,结构性问题突出,疫情反复、供给冲击等,对微观个体的“伤害”程度,远大于总量指标的回落。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结构性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分化加剧等,关乎社会大局稳定。政策托底,不仅需要宽松的货币流动性环境配合,还要求政策精准有效。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动性主动性优势凸显,适度优势凸显,适度超前创造超前创造需求的同时,精准制导、有效缓解结构需求的同时,精准制导、有效缓解结构性矛盾性矛盾。政策托底,首要任务是守住“三保”底线,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一是要保持适度的经济
3、增长,以带动就业增长;二是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民生等薄弱领域的投入。而当前经济新旧动能加速切换、有效需求不足,决定政策既要保证短期经济不能“失速” ,又要注重长期“调结构” ,财政政策作用更加凸显。 专项债“独木难支” ,财政结余、中央财政和优质国企市场化融资多维补充专项债“独木难支” ,财政结余、中央财政和优质国企市场化融资多维补充 2021 年财政年财政“超收减支超收减支”、资金拨付后臵等,支持、资金拨付后臵等,支持 2022 年财政发力前臵。年财政发力前臵。2021年前 10 个月,一般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的 92%,而支出只有预算的 78%;尽管政府性基金收支均回落,专项债使用偏慢,或使年
4、底政府性收支出现较大差额。结合历史结余,预计 2021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结余合计或在 1.4 万亿元左右;此外,已下拨但尚未使用的资金、提前下达地方债额度,也有利于年初财政发力。 财政发力靠专项债或财政发力靠专项债或“独木难独木难支支”,中央财政,中央财政赤字扩张赤字扩张和优质国企市场化融资,和优质国企市场化融资,或或是重要补充是重要补充。债务累积下,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 100%警戒线,财政付息压力逐年抬升,考虑“隐性”债务的压力更大。相较之下,中央债务压力较小、适当扩大赤字,可部分缓解地方加杠杆压力。中性情景下,假设 2022 年赤字率 3.5%、专项债降至 2.5 万亿元,加之多用结余、少
5、剩余,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或达到 4.5%。 “狭义”财政托底保民生, “广义”财政长短结合、基建和产业等多点发力“狭义”财政托底保民生, “广义”财政长短结合、基建和产业等多点发力 财政发力首要财政发力首要或或在在“三保三保”,或加大减税降费、,或加大减税降费、民生投入等民生投入等力度;适度超前基建投力度;适度超前基建投资,尤其是跟交通强国资,尤其是跟交通强国等相关等相关。中央通过赤字等扩大收入,然后通过转移支付、直达地方等精准制导,推动民生、基建等投入,同时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措施、保护市场主体。畅通国内大循环下,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或重点在交通强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等领域,预计 2022 年全
6、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回升至 6%左右。 伴随伴随“十四五”“十四五”项目加快落地,后续关注智能制造、高端材料等核心制造及数字项目加快落地,后续关注智能制造、高端材料等核心制造及数字化等领域化等领域投资机遇投资机遇。 “十四五”规划项目规模大、质量高,仅广东、浙江和陕西 3省计划投资就超 26 万亿元;开工的加快推进、部分规划项目提前启动等,是较具可行性的稳增长抓手。其中,核心制造业相关的智能制造、高端材料、新能源等,数字经济相关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交通数字化改造等领域,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债务风险加速暴露,政策调控变化。 2021 年年 12 月月 16 日日 2022 年财政展望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