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情

证券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松绑、市场扩容场外衍生品空间广阔-211119(22页).pdf

上传人: 半声 编号:55846 2021-11-22 22页 989.50KB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件经过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三个皮匠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场内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情况。 1. 场内衍生品市场政策逐步松绑,品种进一步丰富。近年来,监管层逐步放宽对场内衍生品的交易限制,如降低交易保证金标准、扩大金融衍生品品种等。同时,《期货法》草案的审议,为场内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更加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2. 场外衍生品市场规范化发展,标的扩容、交易商数量增加,头部券商率先试点。场外衍生品市场在监管的规范下有序扩张,如场外期权新规将标的范围由1152只扩充至1809只,同时,一级交易商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8家,二级交易商包括财通证券、东方证券等33家。 3. 场内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较小,商品衍生品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我国场内商品衍生品交易规模占场内总体衍生品交易规模的73.5%。相比之下,我国衍生品交易规模仍相对较小,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开数据,2020年大商所、上期所、郑商所的交易量分别位居于全球80多家交易所中的第7、9和12,远低于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和洲际交易所。 4. 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空间广阔。与海外相比,我国场内衍生品增长空间有限,场外衍生品业务具备高成长性基础。衍生品业务主要赚取息差和佣金收入,利润波动小,将成为券商增厚业绩、打破强周期性、重资产化转型的关键。
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如何? 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有哪些主要品种? 场内衍生品政策有哪些重要变化?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