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2022年度策略:白酒把握激励大众品紧跟提价-211110(5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饮料行业2022年度策略:白酒把握激励大众品紧跟提价-211110(59页).pdf(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本次秋季糖酒会反馈酱酒有所降温,本质上属于酱酒渠道降温而非终端需求降温,于行业而言并非坏事,反而应该重点寻找在“供给端”出清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利于浓香名酒的区域拓展。 酱酒降温属于正常现象,现在是渠道降温而非终端需求降温。首先,降温现象主要存在于小品牌及经销商的开发品牌,从跟踪数据及上市公司报表来看,主流酱酒企业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如习酒、国台等均能提前完成全年任务,茅台三季报披露系列酒有 40%左右增速;其次,当前属于渠道降温,高毛利驱动下很多非传统酒商涌入酱酒市场,产能稀缺背景下难免存在以次充好的小品牌被推出,但是当下消费者品牌意识崛起、渠道推力减弱,中小品牌做大做强的概率很低,在“击鼓传
2、花”接近尾声时,降温在所难免;最后,酱酒仍然保持较高活跃度,只是快速地进入到品牌竞争阶段,中小品牌突围难、劣质酱酒逐渐出清会是大趋势,有足够优质酒的中大型品牌则会享受更多行业红利。 对行业而言并非坏事,酱酒降温不会带来价盘扰动反而利于优质品牌的区域拓展。市场普遍担心酱酒旺季“甩货”影响到浓香酒产品价盘乃至行业秩序,我们认为新加入行业的酱酒经销商与传统酒商重叠度不高,很难因为产品滞销影响到行业正常销售,同时我们一直强调,浓香型白酒在厂商、渠道及消费者环节有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基本盘稳固、能够抵挡冲击。相反,我们认为如果存在经销商推出酱酒品牌的现象,对于优质品牌区域拓展反而是有利的。新酒商对酱酒的
3、向往,进而导致部分优质品牌(区域白酒最为典型)在招商拓展时遇到阻力,如果此时酱酒降温,一方面渠道挤压会降低,另一方面厂商如果能够争取此类经销商会是品牌拓展的好机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经销商多为中小团购商,需较强的渠道掌控能力和服务能力方能把握。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不必为当下酱酒“降温”担忧,反而应该重点寻找在“供给端”出清背景下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次高端全国招商以及区域龙头周边探索或许存在惊喜。大商模式包办销售和产能利用率低的局势下,买断包销和 OEM 模式顺势而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对酒的需求量有快速的增长,但品牌意识还不强,五粮液独创买断开发模式拓展中低端市场。1994 年首次推出授权买断包销模式,与福建邵武糖酒公司合作开发五粮醇,次年销量达 1670 吨,新增利税1000 万元。1996 年又独创性推出 OEM 授权贴牌模式,与实力强大的经销商合作开发金六福、浏阳河等强势品牌,不仅充分激活大商积极性,弥补全国化进程中厂家自身的营销能力不足,还消化了大量的中低端产能。到 2002年,五粮液的子品牌达 100 余个,产品结构也从原先的高端酒五粮液和低端酒尖庄逐步发展为多个品牌共存,快速拉宽价格带,满足了多层次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