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公司深度报告:中国高端科研仪器领军者质谱迎来爆发期-211108(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光科技-公司深度报告:中国高端科研仪器领军者质谱迎来爆发期-211108(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国家持续战略布局,重点专项打造科学仪器“歼 20”。科学仪器是我国长期受限于人的领域,是我国五年发展计划中的重要板块。国家早年便通过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高端仪器设备方向)、产业技术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等多个专项支持自研科学仪器研发。今年,国家连续发布多项政策,包括但不局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仪器仪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等
2、重大专项,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重要支持,国家层面仪器国产化决心坚定。国内质谱起步较晚,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国家财政部及各级财政厅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年版)指导意见对国产质谱产品采购比例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推动采购国产科研仪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范围上基本覆盖了所有的质谱类型,给予质谱国产化重要支持。质谱是可以精准分析原子和分子质量的科学仪器。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分析时首先将样品离子化(带上电荷),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
3、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量、确定分子式的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鉴定至关重要。质谱仪凭借高灵敏、高分辨、高通量等特性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应用,如生命科学、半导体等领域。质谱仪一般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记录系统组成;核心是离子质量分析器。质谱根据质量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并可与不同电离源相互配合提高检测效果。电离对于任何质谱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分析物的极性决定了离子源的选择,为此,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应用。离子源大致可被分为气相法、解吸法和喷雾法,每种方法对应多种离子源类型。样品电离后,必须将离子分离,这一过程在质量分析器中发生。质谱仪根据核心部
4、件质量分析器的不同,可以分为飞行时间质谱仪、四极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磁质谱仪等类型。有些类型的电离源和质量分析器可以很好地相相互配,因此实际应用上往往通过工程手段进行不同的排列和系统组合。常见的配对方式如MALDI-TOF、ICP-MS 等,即离子源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D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检测器为飞行时间(TOF)、四极杆质量分析仪(MS)的质谱仪。质谱通常以联用的方式来提升检测效果。质谱之外,色谱、光谱也是最常见的分析仪器,其与质谱一样均可在多种领域被应用。色谱、光谱、质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种分析仪器的最大优势,现代科
5、学通过将两种或三种仪器进行联用来分析样品,联用技术能够克服仪器单独使用时的缺陷。常见的联用方式包括将色谱与质谱联用,如气相/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LC/GC-MS、LC/GC-MS/MS)。创始人科研出身,专注研发。公司创始人王健先生和姚纳新先生均为科研背景出身,王健先生先后在浙江大学、斯坦福大学取得工程博士学位,并于 2001 年回国创立聚光科技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二者浓厚的科研背景奠定了公司扎实研究的发展底蕴。公司自创立初便确立了以掌握核心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一以贯之。截至 2021H1,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 25 亿元,远超同业其他企业;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营收常年稳定在 10%的水平,研发投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