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202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7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子学会:202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70页).pdf(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工业机器人:可控制性明显提升,人机协作不断走向深入多项技术升级推动工业机器人产品可控性提升。工业机器人系统往往需要众多外围设备,例如工装夹具、传送带、焊接变位机、移动导轨等,这些配件与机器人本体之间的高效配合与精确协同成为工业机器人创新发展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机电融合”的代表产品,机器人电子控制技术是协同各部分的关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因其在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此外,PLC 正向高速、大容量方向发展,通过物联网构建 PLC、变频器、远程 I/O 等外围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可以构造出多级式
2、分布系统,使得工业机器人更易控、更易协同。例如,CC-Link 是三菱电机推出的开放式现场总线系统,具有数据容量大,通信速度多级可选择的特性。CC-Link 是以控制设备层为主的网络设施,同时也可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层,具有高达 10Mb/s 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支持主站与本地站、智能设备站之间的瞬间通信,是营造机器人控制操作环境的有效网络设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现场通信。协作型机器人成为工业机器人重要创新方向。在复杂的离散型场景中,人们需要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更精确、更繁琐的重复性劳动,安全的人机协作成为必然趋势。传统工业机器人需要在隔离环境中作业,相关人员不能对机器人进
3、行灵活控制,面对程序之外的突发情况,也无法直接有效的进行人工干预,极大限制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场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机器人的生产力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催生了更加适应特殊制造业应用场景的协作机器人出现。例如,发那科 CR-35iA 是当今世界上负载最大的协作机器人。该款机器人无需安全栅栏,人与机器人可共享某个区域进行作业,使工人摆脱了繁重重复的工作压力,从而可以专注于技巧性较强的工作,同时有效保证人员安全。目前,CR-35iA 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包装等行业。安川电机 MotoMINI 是一款工业用小型 6 轴机器人,负载重量为500g,最大伸展距离为350mm,重量约 7kg,具有轻量、高速、高精度等三大特点。MotoMINI 善于变换放置位置,可实现人机协同分担作业,广泛用于小型部件组装操作,以及电子电气零部件的装配等重要工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