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研究报告:IDM or Fablessis that a question?-211022(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研究报告:IDM or Fablessis that a question?-211022(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自 1947 年晶体管发明以来,其在工作原理、材料、结构、功能和集成/分立形式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大体而言,晶体管主要起到电流通断、信号放大和功率控制(开关和电压、电流控制)的功能,基于电流通断的功能,晶体管逐渐衍生出逻辑电路,而基于信号放大和功率控制的功能,晶体管分别衍生出模拟电路和分立器件。复盘三者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逻辑电路的升级表现为:在关键节点上晶体管在器件结构层面的创新,以及晶体管在集成度层面的创新,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晶体管集成度的创新对逻辑电路的升级起到了主导作用。模拟电路的升级表现为:由晶体管、电阻、电容构成的电路结构的创新。分立器件的升级表现为:晶体管在器件结构层面的创新。
2、而在逻辑电路领域,正是半导体产业升级从器件结构层面逐步延伸至集成度层面,为半导体工艺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文末提到,以 PC 为代表的终端应用加速渗透,带动了半导体产品出货量的增加。特别是在逻辑电路领域,以处理器为代表的半导体产品用量巨大,相应地,其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张。在此过程中,由于标准化的半导体工艺有助于控制生产成本、优化研发流程,推进半导体产品公司的降本和增效,因此,半导体工艺逐渐趋于标准化,在以集成度升级为推动力的逻辑电路领域,出现了以标准 CMOS 工艺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工艺。而标准化的半导体工艺,也逐渐形成了晶圆制造代工的基础。在以逻辑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产品领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
3、张,晶圆制造代工模式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对于 IDM 和采用纯晶圆代工模式的 Foudry 而言,在其他条件(例如,设备、材料的成本相同,生产晶圆的售价相同)均一致的假设下,二者的效益与各自的生产规模直接相关。在 E 点之前,全市场委外生产的规模小于 IDM 的生产规模,那么同样建设一条晶圆制造产线,IDM 的规模效应优于 Foundry,产品更具成本优势。而在E 点之后,由于半导体产品出货量的增加,叠加Fabless 公司的涌现,若干家IDM难以满足全市场的生产需求,而Foundry 则可以灵活对接全市场的生产订单,因此,同样投建一座晶圆厂,Foundry 的规模效应更强,其生产的平均成本比
4、 IDM 更低,因而更具市场竞争力。1987 年,全球首家Foundry-台积电应运而生,当时,台积电拥有一条6 英寸晶圆制造产线,使用3m 制程。1988 年,英特尔CEO Andrew Grove 造访台积电,并与台积电展开合作,由台积电为英特尔生产部分处理器和芯片组产品。此后,台积电在晶圆代工市场持续突破:1998 年英伟达开始使用台积电 0.35m 制程生产处理器产品,2004 年台积电成功研发 0.13m 系统单芯片铜/低介电系数制程技术、2007 年与 ASML 合作成功推出第一台浸没式光刻机、2011 年基于后闸级技术路线率先成功推出 28nm 制程、 2014 年独家代工苹果 A8 芯片,2018 年率先推出 7nm 制程,并在此后的各代制程的量产上保持领先。根据IC Insight 的数据,2020 年底,台积电晶圆代工产能约 270 万片/月,占全球晶圆产能的 13.1%,位居全球第二位,作为参考,IDM 英特尔的晶圆产能约 88.4万片/月,占全球晶圆产能的4.2%。根据Trend Force 的数据,2021 年第二季度,台积电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市占率达 52.9%(营收口径计),位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