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低碳转型双控先行深度梳理政策脉络与影响-211022(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低碳转型双控先行深度梳理政策脉络与影响-211022(30页).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聚氯乙烯(简称 PVC),是合成树脂中的重要品类,消费量位列五大通用树脂中的第三位,产量居首位,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PVC 生产工艺主要为电石法和乙烯法,其原材料分别为煤炭和原油。我国在“富煤贫油” 的能源现状下,采用电石法的生产企业占总量的 80%以上。2020 年PVC 需求量达2107 万吨,2016-2020 年CAGR 为6.6%。PVC 的下游主要由管材、型材、薄膜等建筑材料构成,少量用于制作革类用品,因此其需求情况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从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下行低迷状态,预计未来难以对 PVC的需求产生太大影响。我国作为世界首位的 P
2、VC 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 年 PVC 产能利用率仅为 55.3%,产能明显过剩。在 2015 年底实行 PVC 行业供给侧改革,逐步淘汰了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企业后,我国PVC 产能基本稳定维持在 2400-2500 万吨左右,2020 年PVC 产能为2664万吨,产能利用率提高至 77.9%,产业结构优化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于电石法的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粉尘、硫酸性废水等污染物,未来我国将继续限制电石法制PVC,在优化产业机构的同时鼓励企业转向污染更低的乙烯法制PVC。氢氧化钠也称烧碱,外观呈无色透明晶体,可用于日常生活、工业制品、污水处理等领域,用途非常广泛。工业上常以原盐为原料
3、,使用电解法生产烧碱,同时其也是PVC生产流程中所产生的共生品。电解法可分为隔膜电解法和离子膜交换法,国内采用工艺主要以后者为主,离子膜法产能占比已经达到99.7 以上。据百川数据统计,液碱产能从 2016 年的 4028 万吨到 2021 年的 4536 万吨,涨幅约为 13%,CAGR 为 2%左右,供给侧改革以来行业的无序扩张得到了有效的扼制。2020年消费量实现 3443 万吨,近五年CAGR 不足3%,以碱补氯的业态和下游需求疲弱持续拖累企业盈利水平。2021 年烧碱景气度触底回升,下游铝价修复带动氧化铝开工新高+ 纺织服装行业库存周期见底+化工行业开工率全面回升的共振复苏,烧碱Q3
4、 价格创下十年历史新高。基于能耗水平的产能约束继续收紧,新建产能受到限制。根据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现有离子膜烧碱装置电解单元交流电耗限额值为 2490kWh/t,新建烧碱装置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准入值下降为2340 kWh/t(投产12 个月内的考核值)。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将新建烧碱产能(利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除外)列入限制类,隔膜法烧碱与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的烧碱生产装置列入淘汰类,鼓励零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纯碱也叫碳酸钠,是一种无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日用玻璃等制作玻璃制品。纯碱可由四种途径获取,分别是联碱法、氨碱法制取,以及井下循环制
5、碱和直接获取天然碱,其中联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三废,而井下循环制碱是一种更为清洁的新工艺,以纯碱生产排放的废液代替清水注井化盐生产氯化钠和氯化钙,从而实现循环生产。纯碱产能持续缓慢增加,2020 年产能为 3327 万吨,2016-2020 年产能年复合增长率实现2%,然而其产能利用率却持续下降,2020 年产能利用率为 76.8%,较 2016 年减少了 6.5pct。同时,纯碱最主要的下游为玻璃,其需求情况与房地产业和光伏行业高度相关,纯碱的需求基本维持在2300-2600 万吨/年,2020 年纯碱消费量为2453 万吨,2016-2020年消费量 CAGR 仅为 0.8%。未来我国将限制除井下循环制碱和天然碱之外的新增产能,在环保转型的同时控制产能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