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智”造TMT系列深度之十五暨EDA系列之一:EDA五大要素拆解行业投资机会-20211021(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行业“智”造TMT系列深度之十五暨EDA系列之一:EDA五大要素拆解行业投资机会-20211021(27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区别信创与 EDA 的本质为是否市场化。市场认为 EDA 的主要逻辑在于国产化替代,与 CAD、信创、WPS 等比较类似。需要完全区别于信创,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市场化。信创的驱动力为非市场化因素,而智能制造是市场化驱动,本质是产品力的竞争。CAD 与 EDA 的比较,从产业驱动力、公司增长、财务数据、关键壁垒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对比。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该壁垒,长期高投入的赛道。两者的技术难度极其高,使得一旦突破追随者很难跟上。EDA 厂商又和上下游深度绑定,使得在新工艺上唯一,用户的切换成本极高。根据新思科技披露,一款一般芯片的设计周期是一两年,但是仅一个 EDA 点工具的开发周期就是三年,平
2、台性的工具更是需要至少长达五年的开发。CAD 也类似,3D 开发周期至少也是 5 年以上的时间。从研发费用看,CAD 与 EDA 都需要较大投入,即使国际巨头也达到 40%的研发费用率。EDA 国内最大的华大九天研发投入在 40%以上,国际巨头也在 30-40%。CAD 如中望软件研发投入在 30%以上。EDA 涉及环节众多,每个点工具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同时随着摩尔定律的快速进步,即使研发成功也需要不断更新,导致新进入者和成熟巨头的研发投入都巨大。而 CAD 巨头研发投入可以相对少一点(Autodesk 为 25%)。我们研究 CAD 行业,提出中国 CAD 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本质是产品力的提升,正版化、国产化为加速催化因素。驱动一:性价比,替代海外昂贵的产品。驱动二:正版化,渗透率提升,渗透率=有效市场规模/理论市场规模。驱动三:国产化,市占率提升,背后逻辑是国产厂商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外部摩擦环境的催化。EDA 直接受益于下游的国产化高速发展。我国半导体相关企业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新增,根据天眼查数据,2020 年我国新增企业超过 2 万家,增速达到 32%,是 2019年的 1.3 倍。从全球竞争力看,2021 年 Silicon 100 电子和半导体创业公司榜单,共有 20 家中国企业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