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全球龙头系列四:制药上游替代升级-211018(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全球龙头系列四:制药上游替代升级-211018(49页).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定位: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并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主营业务:涵盖生物试剂、POCT诊断试剂和POCT诊断仪器三大业务板块。特点: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专利情况:截至2020年,公司共拥有4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3项,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书67项。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500多个终端产品。新冠加速发展: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高增速上涨
2、。从2017年的1.12亿元上涨到2020年的15.6亿元,近三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2%, 57%和483%。2020年充分受益新冠疫情,公司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盒(POCT诊断试剂业务)以及作为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原料的生物试剂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加,业绩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收入构成:2021年中报检测包装解决方案及单机 (34.8%)、无菌制剂解决方案及单机(26%)、配件及售后服务(12.4%)。特点:传统优势是水针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拥有国际化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的片剂生产线。围绕工厂集成解决方案等布局了一系列技术和公司。路径:2020年前多通过并购横向拓展,强调智能化(
3、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化(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2015年收购楚天华通布局制药用水、2016年收购四川省医药设计院强化工程设计及解决方案、2017年收购Romaco强化公司在固体制剂装备的积累。 2020年后强调生物药设备-耗材一体化、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布局等,自设子公司(楚天思优特(SUT)推进。动能:传统水针、预充针、片剂等设备仍有成长空间(国内+国外);加速布局微球、填料等下游耗材推进生物药设备布局。收入构成:2021年中报流体与物工艺系统(43%)、洁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25.8%)、生命科技耗材(20.2%)。路径:通过与拜尔生命科学(2021年已售出)以及STERIS Corporation成立合营企业开始进入生物制药领域,2016年收购ROTA三分之一的股份进入流体罐装线制造领域。动能:持续推出产品线(2015年推出隔离系统、进出料系统和冻干机系统;2016年发布首个不锈钢生物反应器并开发自控系统、一次性及不锈钢混合生产系统,同时开发适用于高活性API的湿法制粒线;2017年开发生物药下游的深层过滤及超滤设备;2018年开发软式隔离系统;2020年不锈钢生物反应器应用从实验室延伸至中试厂房;预计2021年推出生物工艺一次性适用的西林瓶灌装设施(连同隔离)。生命科学耗材连续10年收入正增长(10年CAGR为28%),优势是清洗、消毒和灭菌相关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