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企业能效管控行业规模分析及安科瑞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报告(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企业能效管控行业规模分析及安科瑞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报告(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长期看,用户侧能效管理需求有望持续旺盛,主要基于:1)电价市场化进程有望加速。长期以来,我国电价实行计划管制,煤价采取市场化管理,燃煤短缺状态下煤价大幅走高,电力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火电厂亏损面持续扩大。当前我国已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尝试推动市场化电价,未来随着电价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电价上涨预期增强。若电价未来趋于上涨,则企业运用能效管理系统以实现精细化运用电力资源的动力将持续增强。2)3060 双碳目标进一步强化能耗管控趋势。2020 年 9 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根据发改委印发的能耗双控方案,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
2、主要来源,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经验来看,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减少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的重要途经。能耗管控趋势下,企业和政府都将对能效管理存在需求。从企业端看,能效管理系统可有效监控企业用能数据、分析优化能耗情况,帮助企业达成硬性政策指标要求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从政府端看,2019 年4 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2020 年底所有重点用能单位纳入能耗在线监测范围,并制定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建设工作计划,能耗双控政策框架下政府方的能耗监控系统建设需求也将持续提升。2.2. 微网建设:分布式新能源系统加快构建,企业微网管理需求持续提升双碳目标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
3、构建,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建设投资额有望快速上升。从现有能源结构看,火电仍占据较高比例,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总排放量的 88%左右,而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2.5%,电力行业的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2021 年3 月 5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应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预计随“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占比有望快速提高,带动相关投资额上升。近期国家能源局已开始大力推动
4、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当前已将国内676 个县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约占全国县、区数量的 1/4),从此前已披露的整县分布式光伏签约案例来看,单县建设规模约 150-300MW,若保守按200MW/县测算,则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总装机规模约 135GW,若按单位造价 3.8 元/w 计算,则市场规模有望达 5138 亿,分布式光伏是当前新能源建设投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新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等特点,企业微网建设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往往存在较强的间歇性、不可预测性、多变性的发电特征,直接使用的难度较大。2021 年3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
5、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拟通过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方式促进新能源电力顺利消纳,能够实现多能互补、储能,并整合本地分布式光伏、电网、负荷,实现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企业微网建设有望快速提升。企业微网对电力协调性管理要求更高、功能更加复杂,能源管理系统迎发展风口。企业微网建设后,电力系统的协调性及灵活性要求将大幅提升,进而对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适应分布式电源并网和消纳要求,还是支撑新能源汽车等交互式、移动式设施广泛接入,都需要以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促进企业微网协调互动,推动能源管理系统升级。同时,传统的用户使用电力方式在同一线路只需要一块电表计量,而自用自发、余电上网
6、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储能项目往往需要电表实时计量发电量、上网电量、下网电量,需要实现电路双向电量计量,用电计量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促能源管理系统需求进一步增加。根据国家电网统计,10KV 及以上供电电压等级的工商业用户超 200 万户,数量众多,日常运行维护工作较为传统,普遍存在运维效率低、响应慢、运维过程不规范、巡检过程难以监管、设备档案管理确实等问题。我们假设未来这些工商业用户中50%升级使用能效管理平台,硬件方面,假设单个工商业用户使用包括智能电表、电力传感器、消防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