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能耗双控加剧石墨化短缺高自供率重塑竞争格局-210927(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能耗双控加剧石墨化短缺高自供率重塑竞争格局-210927(22页).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连续化是未来石墨化迭代方向。连续石墨化工艺一般是指生产中没有断电的过程,石墨化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温区,从而实现连续石墨化。连续石墨化生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工序简单、生产周期短:将装炉、通电、冷却、卸出等多道工序一体化,实现连续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工序简单,人工少。 热效率高:通过采用新的炉型结构和快速冷却装置,便于加排料及快速冷却,在连续生产的状态下不存在间歇式的炉体蓄热损失,能耗低,热效率大幅提高。 一致性高:通过在新型石墨化电炉内造成较集中的高温区,高温区温度达到炭质原料的石墨化温度,从而使高温区内炭质原料都达到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可以生产出石墨化程度均匀的石墨化焦。
2、能耗管控趋严,限产下石墨化紧缺程度加剧。今年以来我国各省市出台了有关能耗双控的相关政策,能耗“双控”制度,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内蒙古、云南、四川、贵州、青海、宁夏、山西等石墨化产能集中地区的能耗管控不断加码,部分产能受到环保限制,产能利用率较低,甚至存在停产风险,导致负极石墨化供应紧缺不断加剧。8 月17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 9 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
3、,10 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各地针对能耗管控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陆续出台限电、有序用电政策。9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就“能耗双控”给出更为完善的指标设置以及分解落实机制,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制度。能耗双控下负极有效产能在于石墨化产能,竞争格局有望优化。从负极产能角度看,行业整体产能存在过剩现象,但在部分关键工序如石墨化产能限制下,行业整体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对于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的负极材料企业而言,生产端更具韧性,能够确保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为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电池厂或倾向于选择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的头部企业,市场格局有望向高石墨化自供率的负极企业倾斜。内蒙为全国石墨化产能集中地,占比47%。我国石墨化产能主要集中在内蒙、四川、陕西、青海、湖南等电价洼地,其中内蒙目前拥有石墨化产能39.1 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7%,目前在能耗管控背景下,各地存量石墨化产能开工率受到明显压制且未来增量产能能评获取难度加大,扩产难度提升。负极材料企业自有石墨化产能影响较小。本轮能耗双控对于独立第三方石墨化加工企业影响较大,但对于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的负极材料企业影响不大,因此我们认为具备高度一体化负极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将有望在能耗管控的大背景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杀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