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图谱:顺产业趋势布局节点要素(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图谱:顺产业趋势布局节点要素(49页).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新生命周期开启:品类结构优化与客单价提升对机场公司而言,扩建会增加还是降低上海机场长期价值,取决于扩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能否高于资本成本。以上海机场为例,我们认为,卫星厅投产将进一步释放上海机场的供给瓶颈,并带来免税业务的品类结构优化与客单价提升。机场的产能瓶颈主要体现在:航站楼、跑道、空域(高峰小时时刻)三个方面。从直观上来看真正的硬瓶颈主要是跑道和空域:即一条跑道极限能跑多少,以及一条跑道局方目前让你跑多少,二者原则上都不能超过100%的利用率。航站楼则是软性瓶颈:常常我们可能看到航站楼产能利用率会超过100%,例如白云T1 3500万的设计吞吐能力实际实现了接近6000万,但其实从机场的全局运行来看航站楼会对机场运行存在软性约束。例如这两年我们起降北京上海最大的感受就是摆渡车坐的更多了,侧面反映的就是航站楼配的廊桥和停机位不够。机场的地面运转压力由此会大幅提升,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机场的放行效率,导致准点率不达标,从而造成局方对时刻的收紧。换言之,上海机场产能瓶颈在于:起飞等待区域以及垂直联络道的设计导致跑道与航站楼产能有所错位。对比上海机场与亚特兰大机场,两个机场在地面规划、整体布局、跑道运行策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跑道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亚特兰大机场在整体运行效能和地面滑行效率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