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高附加值氟化物多点开花、三代制冷剂拐点已至氟化工崛起进行时-210914(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高附加值氟化物多点开花、三代制冷剂拐点已至氟化工崛起进行时-210914(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在供应紧缺的条件下,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强势走高,截至9月7日,六氟磷酸锂参考价格43.5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491.84%。同时由于六氟磷酸锂在电解液中占据较高的成本比重,六氟磷酸锂价格的走高带动了电解液价格同步宽幅上涨,截至9月7日,电解液参考价格9.8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11.11%。在锂电池成本中,电解液成本占比不足10%,电解液价格上涨超200%造成的锂电池生产成本增长幅度不足2%,期间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已同比上涨近五倍。也就是说,六氟磷酸锂的涨价幅度传导至下游电池厂商时,对电池生产成本的影响已经变得十分微小,在电池厂商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且短期内六氟磷酸锂难以被大规模替
2、换。因此对于六氟磷酸锂生产厂商而言意味着可以持续调高报价,从中获取宽幅业绩及利润增长。这一逻辑同理适用于仅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和粘结剂中有少量添加、占电池总生产成本比例很小的PVDF。考虑到短期内六氟磷酸锂仍将处于短缺状态,预计后续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价格仍有上行动力。PVDF和六氟磷酸锂均属于受益于新能源高速发展而需求爆发的新能源材料,也是未来几年氟化工产业链中最具成长性的材料之一。我们以2020年我国萤石和无水氢氟酸产量为基准,对未来这两大材料在氟化工行业内的综合应用占比进行了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PVDF、六氟磷酸锂对无水氢氟酸的合计需求量约24.09万吨,约占2020年无水氢氟酸产量的
3、19.57%;对萤石的合计需求量约53万吨,约占2020年萤石产量的12.33%,2021-2025年复合增速约28%。尽管现阶段六氟磷酸锂仍是锂电池电解质的主流应用,但由于其具有热稳定性差、易水解等问题,可能导致电池使用寿命缩短或存在安全隐患。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拥有更高的导电率、热稳定性更好且不易水解,与六氟磷酸锂配比添加至电解液中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优质的电解质材料。但由于LiFSI研发及应用起步较晚,且其合成工艺复杂、良品率低,目前应用成本还很高,单价高至50-50万元/吨,因此规模商业化应用比例仍然较低,仅在少部分国外车企高端车型中有所应用
4、。近来,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必然趋势,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同时添加LiFSI进行电解液改性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六氟磷酸锂价格宽幅上涨,同时LiFSI随着技术成熟化发展价格有所下滑,两者之间价差缩小。因此LiFSI的热度快速升温。目前LiFSI主要产能集中在韩国天宝、日本触媒以及我国康鹏科技、天赐材料、氟特光电、新宙邦、永太科技等企业手中,合计产能不足6000吨。随着产品讨论度提高,国内企业已开始加速进行LiFSI产能规划,根据现有产能规划公告来看,大部分在建LiFSI产能将在2023-2025年陆续投产,预计到2025年我国LiFSI产能将增长至约11万吨。最后,我们在下表中沿氟化工产业链整理了国内上市企业萤石、氢氟酸、主要二/三代制冷剂,以及具有高成长性的含氟高分子材料PVDF和氟化盐六氟、双氟的产能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氟化盐、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制冷剂的上游关键原材料萤石和氢氟酸主要掌握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等几家主营制冷剂的企业手中,且这些具有成本优势的制冷剂生产企业产品结构已开始向具有高附加值的氟化盐、含氟高分子材料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