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智库:2019中国网民消费维权调查报告(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鹅智库:2019中国网民消费维权调查报告(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在中国网民中,有94.3%曾经接到过骚扰电话或推销类电话,这类行为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在被打扰的网民中,有35.4%的人群表示,自己未必可以分清楚真人和机器人的电话。在骚扰电话带来的影响中,有5.1%的被打扰者表示,他们因为接听骚扰电话而遭受了欺诈等经济上的损失。这一数字表明,当下中国网民对骚扰电话有比较好的警惕性。但在软性损失方面,有76%的被打扰者表示他们明显遭受了时间上的损失浪费,而表示个人信息被对方获取的网民,比例也超过了70%。在有过在药店买药经历的网民中,被推荐过更贵药品的消费者,占比接近三分之二。被推荐搭售其他保健品的消费者,占比也达到了50%有27.4%的
2、消费者表示,他们遇到过药店销售人员缺乏医学常识的情况,11.9%的消费者,曾经在药店被建议充值高额会员卡。在中国,吸烟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三亿。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在网民群体里,有吸烟行为者超过了30%。电子烟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仍有7%的网民表示至少尝试过这类产品。在315晚会曝光之前,认为电子烟属于高科技产品,很健康的网民,占比达到了20.3%,认为电子烟比香烟好,但仍有一定害处的网民,占比达到58.7%。更值得关注的是,认为电子烟无害的网民中,既包括了吸烟人群,也包括了非吸烟人群。非吸烟人群对电子烟的"健康误解”,将有可能导致他们进行购买和尝试。对于APP安装和注册过程中,需要用户授权的各种权限和服务条款,绝大多数网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6.7%的网民不会关注和阅读,,直接勾选确认;另外约四成网民,会简单粗略地看一下。认真阅读相关协议条款的网民仅有3.6%。这是一个让人担心的数字。当我们关注互联网信息安全时,除了产品方和平台方的监管和自律,,提升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