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政策预期升温价值有望重估-210912(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螺水泥-政策预期升温价值有望重估-210912(21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针对此前豁免错峰生产的水泥产线,政策进一步收紧。电石渣水泥熟料产线需要与传统水泥企业协调,通过“错峰置换”参与错峰生产;承担居民供暖的产线,应当在非采暖季、非错峰生产期间补足错峰生产时间;有全年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及有害废弃物的产线可以不参与错峰生产,但是需要适当降低负荷。根据 2021 年 7 月工信部下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管理办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由1.5:1调整为2:1,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产能置换比例由1.25:1调整为1.5:1,连续停产两年及以上的产线不能进行产能置换。广西是过去几年产能置换的主要地区。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小组对广西省第二轮督察
2、指导意见,广西“十四五”期间上马“两高”项目冲动依然强烈,水泥熟料等高耗能行业产能持续扩张,12 个在建项目产能 1734 万吨,是“十三五”增量的 2.9 倍。随着产能置换政策的趋严,以及区域内对于能耗总量的统筹考虑,未来新增项目的难度将更大。2016年以来,随着国内水泥价格的上涨,水泥和水泥熟料进口量大幅度增长。2015年,我国水泥熟料进口量 0.5万吨、2020年增至 3,337万吨;2015年,我国水泥进口量 10万吨、2020年增至 361 万吨。进口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华东和华南水泥价格走势产生冲击,同时对国内错峰生产政策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减少进口水泥对国内供给的冲击,国务院七部委
3、联合发布关于提升水泥产品质量规范水泥市场秩序的意见,要求强化进口水泥检验监管。一旦将进口水泥熟料列入法定检验目录,意味着产品将经过至少 28天的检测周期才能销售和使用。在这个周期内,将大大增加进口水泥熟料的滞港费等成本,对依靠低价竞争的进口水泥熟料将是致命的。同时由于水泥的存储时间有限,延期进入国内将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除了进口检验检疫政策外,海运运力紧张也导致了进口量的大幅减少。首先,受疫情影响,外轮进港受限,进口熟料进港周期延长;其次,受运力紧张影响,海运费大幅涨价,订船难度加大;最后,由于国内熟料卸货港口较少,港口运力紧张,外轮长期滞留导致船货主成本大幅增长。由于疫情持续对供给产生影
4、响,部分国家开始调整原材料出口关税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越南财政部提议,将熟料出口税费由 5%上升至 10%。根据数字水泥网的数据(2020 年 Q1),越南在中国进口水泥熟料占比 70%、在中国进口水泥占比 91%。从 2021 年的数据看,中国进口水泥熟料和水泥出现明显下滑。水泥下游需求为房地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市场,水泥需求与房地产和基建行业呈强相关性。2021年1-7月,我国基建投资增速 4.6%、房地产投资增速 12.7%,增速持续下滑。从中国建筑公布的订单情况看,7月单月订单为近三年来最低。基建投资增速的下滑与专项债发行低于预期有关。根据 2020 年底政府工作报告,2021 年地方专项债政府预期目标为 3.65 万亿元,略低于 2020 年 3.75 万亿的目标。2021 年 1-7 月,我国共发行专项债 1.99万亿,完成全年计划 55%,发行进度远低于2019 年和 2020年的90%和66%。从过往经验来看,历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均会达到或接近当年限额。“730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国常会再提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提出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等具体细化措施。我们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