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电力设备新需求(更新)-210909(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电力设备新需求(更新)-210909(22页).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配网系统容量扩张,复杂度提升,GIS 在配电网将大有可为。配电网本身在架构上呈现网络复杂、分布分散、设备数量种类繁多且边界交叉的特征,在配网容量持续扩张、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升的趋势下系统复杂度进一步提升,管理控制及优化的难度加大,对开关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相较以传统以空气为介质的开关设备,以 SF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开关设备结构紧凑,体积更小,环境适应性更高,且设备运营可靠性大幅提升,将在配网领域大有可为。配网一二次融合、数字智能化趋势下带来市场增量。2016 年国家电网提出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由一二次融合解决设备匹配性、兼容性等配合问题,提升安装运维等可靠便捷性,此
2、后配电网 10kV 及 20kV 交流传感器技术条件 、12kV 智能配电柱上开关通用技术条件等相关标准跟进。2019 年国网一二次融合断路器采购数量达到 8万套以上,份额超过传统柱上开关,浙江、福建累计应用规模过万套,山东、陕西、湖北等多个省网同样进展迅速。低压电器使用量更大,是未来电力系统绕不开的末梢:低压电器为在交流额定电压 1000V 或直流额定电压 1500V 以下的电器线路中,根据外界的信号和要求,手动或自动地接通、断开电路,以实现对电路或非电对象的电能分配、电路连接、电路切换、电路保护、控制及显示的各类电器元件和组件的总称。在经典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领域,用户需要通过低压电器
3、环节获得电力,低压电器是绕不开的终端末梢。伴随电力消费的持续增长,电力能源的配送系统的增长与扩张是需要的,但高压电力系统涉及到电网的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集中发电 or 分布发电,电网 or 储能),但低压电器不受这些技术变革的颠覆和影响,确定性更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会持续提高,低压电器的应用点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 26%左右,预计未来终端电气化率在 2035 年、2050 年分别有希望增至40%、50%。从全世界终端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1980-2020 年,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比例持续提升,预计未来 20-30 年全球达到 40-50%的比例。新型电力系统中,低
4、压电器使用密度更大。分布式电源、储能在配网侧接入,使得实际上的配网功率流向由原本的单一流入用电负荷,转变为双向的功率流动,配网的角色不单单是“被动”的面向用电,也肩负起一定比例的“主动”发电、调控功能,意味着整个低压配网的电力通道变相拉长,形成更丰富的低压电器应用场景。1)分布式光伏由配网接入:光伏并网电压等级参考装机容量,评判初始投资、运营损耗等因素后决定,通常kW 级电站由0.4kV 并网,几个MW 容量的电站由10kV 电压等级并网,而大型集中式电站通常在逆变后升压至 35kV、110kV 后实现并网。分布式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经逆变后由低压配网入网,交直流侧用到塑壳、微断、熔断器等大量低压电器,形成了低压电器的增量应用空间。2)负荷储能配套也需要增加开关设备用量:类似的,负荷侧中低功率场景配置储能,通常直流侧电压范围在 1.5kV 以下,并网节点电压多在 1kV 以下,交直流侧都需要配套熔断器、断路器、浪涌保护器等低压电器设备。